6个工人的小厂年赚300万,未来公司趋势,和胜出的关键

专栏

跟着好公司学管理创业

作者:富日记

199币

32人已购

查看

在工业时代,一家公司的实力很大程度和人数成正比,而现在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越来越高效的协作,很多人数不多的小公司通过外包协作,创造出不输于大公司的成绩。

比如深圳有一家机器人公司,公司生产的机器人的传感器可能来自智能手机,芯片可能来自汽车,红外激光器可能来自医疗界。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盯住时刻在变化和升级的供应链,找到最适合自己机器人的零部件,从而升级自己的机器人技术。

如果公司需要一个电机,市场上没有,他就会定好参数规格等,找一家供应商做出来。

这样的公司虽然员工人数不多,但有可能实现比一些大公司更好的业绩。

不光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传统制造业,这样的情况一样在发生。

比如在服装生产工厂集聚的东莞,2006年左右,由于大厂效率低,纷纷倒闭。

现在生存下来的,很多是专注于整个流程中的一小段的小厂。

这样的小厂,可能只有个位数的员工,负责服装生产流程中的一小段。

比如生产一件毛衣,有的只负责把毛线织成布片,有的只负责把布片缝成毛衣,有的只负责染色,有的只负责创意。

而负责创意的厂,也不自己设计,只提供想法,再外包给专门的设计工作室设计。

设计完成后,交给上游生产的小厂们生产。生产完成后,再发货给下游批发商卖。

这样的小厂正成为东莞服装行业的主流。

五六个工人,做得好的,一年利润三四百万元,做得一般的,利润百万。

移动互联网提升了连接效率,小公司甚至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杠杆,最大程度放大自己的价值。

随着商业生态的完善,各种配套功能的健全,这种市场中最小化的商业单元,有时能创造出不逊于大公司的价值。

未来公司的特征,很可能是小而专注,大部分业务都外包。

现在已经有不少这样的公司案例,比如聊天应用WhatsApp。

跟上一代聊天应用需要成千上万的工程师相比,WhatsApp只用50个工程师就做出了一个全球性的聊天系统,为9亿用户提供服务。

WhatsApp在2014年以22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Facebook时,公司只有55名员工,人均市值达到了创纪录的4亿美元

WhatsApp 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它有意识地尝试尽可能少招人,把应用的许多核心功能都外包出去。

即使是电话服务这样关键的功能,WhatsApp也外包给Twilio 这样的外部公司。

如果Twilio 做不好,WhatsApp可以把部分或全部需求转移给Twilio 的竞争对手。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家公司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大量其他业务外包出去。

那么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做到以前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到的事。

而商业生态的健全,也让这种积木式外包协作成为可能。

如果一家公司使用AWS进行计算,使用Google、Facebook进行营销、使用LinkedIn进行招聘、使用WeWork用于办公空间,就这样把所有非核心的业务都外包出去。

一家100人的公司有可能减到几个人,这家公司一定更加灵活,发展更加迅猛。

很多人害怕这种外包协作遭遇黑天鹅事件,比如这次疫情,势必会阻碍外包协作的进程。

但遭遇这种黑天鹅事件,人数多的大公司反而更难熬。

因为人工成本太高了,这次国外不少大公司不得不宣布大幅裁员。

而小公司就好的多,我听一家互联网公司老板说,他们就十几个人,公司的钱可以发好几年工资,虽然也受影响,但其实影响没那么大。

简而言之,我认为随着连接和协作的健全,超级个体的崛起势不可挡,超级个体时代的公司也会借助外包,逐渐进化成小而专注的形态。

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能否借助外包连接协作或者借助互联网的杠杆,是胜出的关键。

欢迎关注富日记(fur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