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周报丨公募基金可“入市”新三板,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降低


本周基础市场

本周沪指收复2800点,全周上涨1.5%,收于2838.49点;创业板指上涨3.64%,收于2020.77点。行业表现方面,电气设备、电子、休闲服务板块涨幅居前,仅农林牧渔板块下跌。



本周行业要闻

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期改善利好资本市场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整体看,“数据好于预期”的判断较为一致。


国内采取的一系列防疫措施为各行业复工复产打下了很好基础。未来政策空间依然充足,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经济将走出困难时刻,可以肯定二季度甚至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修复。【中国证券报】


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投资中国宜用“望远镜”



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来看,中国市场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投资机会。如果你错过了,未来三五十年的增长机会都可能没有了。”


就在此次采访的前几天,上投摩根的外方股东——摩根资管宣布,拟增持上投摩根股权至100%。这意味着,上投摩根有可能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


王大智指出,海外投资者通常带着“望远镜”来看A股。一方面,预计中国未来经济增速仍将大幅超越其他经济体;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A股的估值处在相对低位,且与全球其他市场的低相关性带来独特配置价值,其中的许多优质行业和企业值得挖掘。【中国证券报】


可转债打新平均收益20%较去年翻倍,受定增冲击募资总额出现萎缩



“我们统计了2020年已上市的54只可转债,上市当天无一只可转债跌破发行价,如中签上市首日即卖出,平均收益20%左右。而2019年上市的107只可转债,上市首日卖出后的平均收益只有10%左右,其中破发率12%。”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投资顾问对记者表示。


但如今可转债却遭受着内外承压,一方面转股溢价率持续攀升,导致可转债的投资机会降低,另一方面定增的松绑也让主力资金流出可转债市场,而部分遭热炒的可转债则是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当头棒喝。【证券日报 】


公募基金可“入市”新三板,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降低



自今年1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4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指引》(下称《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公募基金终于可“入市”新三板。


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投资范围仅限于精选层股票,可参与投资的基金类型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基金,这与意见征求稿相比有一定变化,可投资新三板的基金范围更加宽泛。【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