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生孩子就被逼离婚的张幼仪,后来是如何逆袭,掌控自己命运的

张幼仪虽然出身于上海宝山县的官宦人家,但由于家里重男轻女,她从小接受的依然是“夫为妻纲”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而张幼仪在母亲的影响下,自然也长成了一个标准的旧式女子。

(张幼仪旧照)

婚姻讲自由,在张幼仪看来,这简直是令人惊惶的。

因此,当父母把她许给浙江海宁巨富之家徐申如的公子徐志摩时,温顺贤淑的张幼仪,是全听凭父母安排的。

按说,张家和徐家的联姻,其实徐家是有些许高攀的意味在里面。

毕竟张家不仅有人在做官,而且还几代经商,是家大业大的望族。

倒是徐家早年是靠“裕丰酱园”起的家,到徐申如当家作主时,他凭着精明的头脑,不仅让“裕丰酱园”越做越强,而且还涉足钱庄、丝织、电器制造等。虽说也是家业丰殷,但毕竟家中无人做官。

好在,徐志摩风度翩翩,且能诗善文,看样子是个将来能做官的人,因此张家对徐志摩这个女婿相当满意,而徐家因为能攀上张家,自然也很看重张幼仪这个儿媳妇。

1915年,徐志摩在浙江一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

徐志摩这就相当于高考考了个好大学,徐申如看到儿子有出息当然很高兴。

不过,徐申如虽说家大业大,又有妻有妾,但人丁却不兴旺,只有徐志摩一个男丁。

这一直是徐申如的心病,所以徐申如在徐志摩去读大学之前,便以家长的身份,为徐志摩和张幼仪举行了婚礼。

徐申如这样做,一方面是知道儿子受新思想影响,害怕他书读多了,会闹出毁婚这样伤风败俗的事情来。另一方面也是抱孙心切。

果然,知子莫若父,徐志摩的确是很不满意这桩婚事的。

初看张幼仪的小照,徐志摩只是扫了一眼,便鄙夷地说:“一个乡里巴人”。

好在当时徐志摩还是白衣少年,不懂得要抗争,只想着他得做个孝子,完成父亲的愿望。所以他遵从了旧式婚姻的繁文缛节,和张幼仪举行了婚礼。

此后,徐志摩一直以求学为由在外读书。倒是张幼仪因为结婚,早早辍学,在徐家做起了少奶奶。

(徐志摩旧照)

1918年,张幼仪生下了长子徐积锴,这让徐申如高兴不已。而徐志摩也因为儿子的降生,仿佛完成了尽孝的任务。于是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他,甚至等不及完成学业,就匆匆奔赴欧洲留学去了。

徐志摩的一去不回头,让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很不满意。他几次给徐志摩写信,迫使徐志摩不得不把张幼仪接到了身边。

只是,此时的徐志摩另有所爱,把千里迢迢,饱受晕船之苦的张幼仪看作是他不得不接受的累赘。

徐志摩从结婚时对张幼仪便很有些居高临下,冷若冰霜的意味。好在张幼仪受母亲影响,认为女子结婚后大抵是该对丈夫的吹胡子瞪眼要逆来顺受,所以她始终以极低的姿态来面对徐志摩。

按理,张幼仪好歹也是大家闺秀,然而婚姻生活是不讲理,她的命亦如老人家说的那样,如菜籽一般。撒在哪里,便只能在哪里活着,没得反抗的可能。何况张幼仪的教养,也不允许她做出叛逆的事情来。

在不对等的婚姻里,张幼仪和徐志摩相处时,一直很收缩。她时时得揣摩徐志摩的喜怒无常,并且常常要检讨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

在这样的婚姻中,张幼仪活得毫无自我,但是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有一天,徐志摩带一个漂亮的女性回来吃饭。

聪明的张幼仪,一下子就看出徐志摩对那个女性的不一般的感情。

她虽然觉得难过,但是心里还存着侥幸。她想,这大概是未来的姨太太,而她为徐家付出了那么多,又生了儿子,地位和名份应该都不会有变化的。

不久后,张幼仪再次怀上了身孕,徐志摩却坚持要她坠胎,见她踌躇,竟拂袖而去,再也不管她和她腹中的胎儿。

(张幼仪和徐志摩)

身在异乡,语言不通,又没有相熟的朋友。窘迫中的张幼仪思来想去,也只能求助于正在巴黎求学的二哥张君劢。

等到孩子出世的时候,张幼仪也等来了久未谋面的徐志摩。只是徐志摩并不关心是否母子平安,也对才出世的孩子没有兴趣。他来,是要张幼仪在离婚书上签字的。

徐志摩说,他绝不能娶两个老婆,所以张幼仪得让位于他的爱情,而他也无惧于做“中国第一个离婚人”。

面对离婚书,张幼仪本来想说,得先告诉两家老人。但是看着决绝的徐志摩,她明白,她得最后一次听从徐志摩的主意。

在离婚书上签了字,徐志摩顿时身轻如燕。他欢喜不已,甚至顾不得望一眼襁褓中的儿子,便作别而去。

虽然,在徐志摩看来,从此两人一别两宽。但张幼仪却还是在心里给徐志摩留下一席之地,毕竟他是孩子的父亲。

结束维持了7年的婚姻,张幼仪随二哥张君劢去德国,在那里攻读幼儿教育,并积极学习德语和英语。

张幼仪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她还增长了见识。这大大地刷新了她的三观和思想,也为她后来的人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25年,由于次子夭折,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张幼仪,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了上海。

虽然张幼仪已经不是徐家的儿媳妇,但是她的公公徐申如却一直视她为女儿一般,为她在徐家保留了一席之地。

并且,身为公公的徐申如,唯恐张幼仪经济受困,做主把位于上海的一处房产送给了她,以使她和徐积锴衣食无忧。

显然,此时的徐申如是多虑了。

张幼仪回国后,由于精通外语,先被东吴大学聘为德语教员。

1932年,张幼仪初涉商界,在最繁华的静安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

虽然此时的女子,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像张幼仪这样投身商界的女子却并不多。

(陆小曼和徐志摩)

由于张幼仪经营有方,且服装的款式也非常时尚,因此不少达官贵人的太太小姐们都在她这里定制服装。这让云裳服装公司的名气大噪,也让张幼仪的商业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很快,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股东就找到了张幼仪,邀请她任职副经理。

张幼仪不仅承担起行政上的管理事务,而且还将原本只限于服务于女客户的经营范围扩大,让该银行的业务蒸蒸日上。

4年后,经验丰富的张幼仪得升为副总裁,成为了该银行的主要负责人。而在竞争激烈的上海,由于张幼仪很有些经营策略,竟让该银行一直坚持到了解放后,收归国营所有才划上了句号。

张幼仪在商业上的敏感,让她不仅成为一代商业女子奇才,而且还让她的多次投资都极为成功,而她也因此积累下了不少财富。

一个女人掌握了财富,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此时的张幼仪,是商界响当当的女银行家,女商人,女投资客。

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并没因为事业的成功而迷失了自己。她在孝敬公婆上,依然如前,对儿子的教育也没有放松。

和活成了人生大赢家的张幼仪相比,徐志摩的生活反而一团乱麻。

曾被徐志摩疯狂追求的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后,徐志摩就和陆小曼走到了一起。

但是,富养长大的陆小曼,并不是徐志摩可以消受得起的女子。

陆小曼生活奢靡,还食鸦片,她精致的生活需要大量的钱财来维系。

由于徐志摩执意要娶陆小曼,已经让徐申如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于是他不得不在北大做教授的同时,还要到其他学校做兼职。

可惜,徐志摩拼命挣来的钱,根本支撑不起陆小曼的精致生活。陆小曼不仅不疼惜他的辛苦,反而一直对他抱怨不断。

这婚姻倒是如徐志摩所愿的那般自由了,但这婚姻的苦涩也折磨的徐志摩身心疲惫,甚至不得不向张幼仪举债。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张幼仪带着徐积楷主持了葬礼。并且每月都以徐申如的名义,给陆小曼300块钱的生活费。

1954年,54岁的张幼仪答应了医生苏纪之的求婚。重新得到婚姻的张幼仪与苏纪之相濡以沫,度过了人生的暮年。

苏纪之去世后,张幼仪被徐积锴接到了身边,在儿子的身边,张幼仪度过了她最后的人生。

在张幼仪暮年的时候,她回头望望她的人生路,唯有和徐志摩的时光里,她是最为暗淡而委屈的。好在她的善良坚强,都不是徐志摩所喜爱的,因此这段最坏的婚姻终于成就了后来的她。

(参考史料:《张幼仪传》《徐志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