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十大经典教育题材电影

教育题材电影在当代影坛上不断涌现,引起人们对同类题材影片的反思。教育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具象表达,肩负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及反思责任,通过不同的形式反思的却是同一个问题:何谓好的教育?

教育题材电影中故事人物各有不同,电影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但都有一个探讨教育本源的共同核心,今天就特别推荐十部经典教育题材电影,让我们在电影中探寻最好的教育。

【NO.10】《录取通知书》(Accepted)

《录取通知》是一部理想主义的校园励志喜剧片,讲述了高中毕业的巴特比迫于升学及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自己虚构了一所大学,并招收落榜生,开启了颠覆传统教育的荒诞又感人的大学生活。

这样的大学也许只存在于电影人的幻想中,影片对教育体制的明嘲暗讽以及对传统社会认知的颠覆,掩盖了剧情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虽然影片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但其青春喜感、天真趣味,大胆的设想与构思以及一颗坚定的理想主义之心,还是让人充满感动。

【NO.9】《黑板》(Blackboards)

《黑板》是一部极端写实的伊朗电影,讲述了在两伊战争时期一群背着大黑板的流浪教师在人迹罕至的荒原上行进,在严酷的环境下积极寻求学生的故事。

那些黑板的最大用处不是教师教学时为学生做演示,而是在空袭时涂上黄泥作掩体。影片别具一格的展现了那两位只接受过两年教育的教师,因为有了知识也具有了知识分子独有的“智慧的烦恼”。通过生活现状的呈现揭示了许多现实问题,而不作刻意解释,使影片具有了更高的格调。

【NO.8】《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心灵捕手》是一部教育励志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数学天才,由一个个叛逆不羁、打架滋事的问题少年,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消除了人际隔阂,实现自我,找到真爱的故事。

影片基本上是生活化的演绎,对整体的教育体制进行了边缘化处理,但感人的剧情,足以掳获观众的心灵。

【NO.7】《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死亡诗社》讲述的是一个对生活富有激情,不循规蹈矩,有趣、有活力、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船长!我的船长”这句话如同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注脚,通过影片探讨的诗意便恰到好处的从如同油画感十足的画面中流露出来。“船长”通过影片传达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大家向往的生活方式,有点儿可望不可及,但绝非不可能。

【NO.6】《魯冰花》(Dull Ice Flower)

《鲁冰花》改编自钟肇政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有着绘画天赋的乡村少年,不被周围环境理解,在复杂的人情社会与残缺的家庭环境,以及刻板不公的学校体制下,不幸染病早夭的凄美故事。

当绘画小天才阿明遭受不公遗憾落选后,郭云天老师被迫悄然离开,带走了阿明画的茶虫。阿明因老师离去而伤心,后因营养不良,感染上肝病而夭折。葬后不久,传来阿明画的茶虫获世界儿童画的金牌首奖的消息。记者争相来采访,大家都说阿明是天才早逝。茶妹心想,在阿明生前,只有郭云天老师说他是天才,现在都说他是天才也没用了,因为阿明永远不能作画了。

影片中残缺的家庭、破碎的梦想,伴随着无数的泪水和唏嘘感叹,打动了整整一代人。

【NO.5】《超脱》(Detachment)

《超脱》讲述孤独的代课老师亨利来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学生的相处中看到了世界美丽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亨利在和自己的同事、学生以及他从街上救回来的少年之间产生情感连接之后,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而且还在这个看上去冷酷无情的世界中看到了美丽的生活和人性。

影片压抑而沉重,感情基调苦涩,甚至残酷和绝望,但影片通过探讨了诸多重要社会议题如青春期教育,对于女性的社会认同等,让主题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NO.4】《孩子王》(King of the Children)

《孩子王》由陈凯歌执导,根据阿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中国十年动乱时期,一个插队7年的知青当教师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十年动乱时期,群山环抱的小山丘有一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学校,师资奇缺。“孩子王”这位教师以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却违反了教学内容被上级退回队里。临走,他把唯一的一本字典留给王福,并在桌子上写道:王福,今后什么也不要抄了,字典不要抄……

该片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以及怎样看待它。影片渗透着对于人性、人道主义、人的价值、文化等问题的深度思考,给人以一种无比真实的感受,正如那个年代带给大家的苦难与感动。

【NO.3】《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

影片片名直译为《三个傻瓜》,在国内被翻译成《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国内的影响力。电影中所揭示、所讽刺的那些教育弊端,对于我们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看起来很真实、很震撼。

影片内容已不必赘述,其紧凑曲折的剧情、幽默搞笑的风格,直面当下教育之痛的深层思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共鸣。一个具有教育,诙谐搞笑,发人深思的励志成才故事,同时也是对成长中友情,爱情,亲情的完美诠释。

【NO.2】《小猪教室》(ブタがいた教室)

《小猪教室》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1990年在大阪举行的学校教育为主题,一名老师在学期开始时在教室中饲养一只小猪,到学期末时再与学生讨论是否吃掉它。

杀掉和吃掉不一样,杀掉只是夺取它的生命而已,吃掉却是换种方式延续它的生命。正因为是我们从小饲养的它,所以我们亲手结束它的生命才算是负责到底。谁能决定生命的长短?比起小猪实际的形状,留在心中的虽然看不见也触摸不到,但是保留这份回忆,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部没有答案的教育片,更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人生命题。讨论生命亦是讨论人性,吃或不吃,终究没有正确答案,面对生命就是面对生命中数不尽的选择,影片在一群单纯的孩子身上把一个简单问题放大,影片告诉孩子们不要忘掉小猪献出性命的恩惠,实践人类的使命,生存下去,算是一个温暖的总结吧。

【NO.1】《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音乐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这是一部轻松愉悦,用最古典的技法说出了一则最纯真的故事,并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艺术享受,轻松逗趣、温馨可爱到极致,并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唤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像一股春日的暖流入人心脾,平凡的故事下却给人以不平凡的感动,一个简单的故事,一曲天籁般的童声,这便是最温馨暖人的梦。

教育题材电影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弃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来人叩问自己的心。

教育问题是一个包含若干要素的复杂问题,教育题材影片已经完成了自己对教育的核心表达使命,而真正的教育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