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绿油油的麦苗儿,就能嗅出白面馒头的味儿来了

看着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儿,就能嗅出白面馒头的味儿来了…

不错,有种修辞手法叫做“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本来表示A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B感觉,将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转换、沟通、转移,使事物更加形象、生动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更加丰富和强烈的美感。

比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荷花的“缕缕清香”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让嗅觉和听觉相互转换,从而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巧妙的将读者带入同一种美妙的意境的同时呈现出两幅精美绝伦的画面。

通感的妙,就在于,通过摒弃人的各种感觉的界线,让人们能突破语言的局限性,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比如,通感在人们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你笑得很甜”、“她的声音很甜”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