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脸面,惯出了官轿的脾气!

在大清朝,轿子是大小领导和富商显贵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相反,乘坐马车出行的领导那是十分罕见的。

轿子就是车子,就是排场就是脸面。清朝的领导有个怪脾气:从不考虑距离远近,只考虑轿子好坏!哪怕是咫尺之遥,也要乘轿前往,决不屈尊步行。不过,啥事儿都有个规矩,不能乱来!轿夫的数量是有限制的。乘坐八抬大轿的特权通常只有皇上才有。民间传说娶亲的八抬花轿,其实是四个轿夫,两前两后,就是下面这张晚清豪族娶亲的照片的花轿样式,与传说中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图一、晚清一豪族迎娶新娘用的花轿

大清朝官员的轿子一般都是敞开的,挂着帘帷,缀着流苏;一顶丝网覆盖着轿顶,顶部有一个圆球。两根长长的竹竿穿过轿子两侧的U形扣,其两端被绳索连在一起,一根短竹杠从绳索下面穿过,短竹杠的两端搁在轿夫的肩膀上。这样既为了更快的速度,也为了更讲究排场;同时,还有四个替补轿夫跟在一旁,随时准备换班。

起轿之后,有一群仆役走在轿子的前面,其中几个人拿着铜锣,另外几个人则大声吆喝主人的官职,要求闲散人等给轿子让道;此外,还有一些打伞的、拿锁链的,恐吓周围看热闹的屁民。

轿子抵达目的地,也就是某个被拜访官员的大门口,跟班的差役会递上一个纸片,上面写着主人的姓名和头衔。这张纸片所受到的尊重,完全与它的内容相一致。假如头衔显赫,主人会走到门口甚至门外,迎候来访者;如果不是这样,主人就会表现得不那么热情。这一点人间人情冷暖,和今天也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