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知下半生會癱瘓,他決定走遍69座城,用手繪地圖驚豔了所有人

這是一位格林-巴利綜合症患者,為了進行康復訓練,他走了69座城。

他一次次行走在城市的道路上,只為了訓練雙腿。

疲憊了坐下休息時,他就從每個角落觀察城市。

這成為他枯燥日子裡,為數不多的樂趣。

最終,他決定拿起畫筆,將他眼中的城市,都變成畫。

紙上之城

一個人對一座城,

最深沉的愛是何種模樣?

Carl Lavia的回答是:

記得它的每條街道,

每個拐角,每個細節,

然後畫下來。


這些年,他走遍了英國的

伯明翰、曼徹斯特,

愛丁堡,鄧迪,斯特林……

穿過所有大街小巷,

只為把它們在紙上畫出來。


Carl的作品遠看恢宏大氣,

鳥瞰整個城市,

彷彿一張三維立體地圖。


近看細緻入微,

每條街道清晰可見,

每棟建築完美還原。


更讓人詫異的是,

即使拿著放大鏡觀察細節,

裡面每個拐角、每座橋,

都沒有一個被遺漏。


這種要描繪微小細節的作畫方式,對畫家的功力要求非常高,手眼更是重中之重。

但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些畫的作者:Carl,是一個格林-巴利綜合症患者。這種伴隨著運動和感知障礙的疾病,對畫家是致命的否定。更嚴重的是,患者有很大概率會癱瘓。



Carl雖然5歲便開始接觸素描,

但並非正經學畫出身,

他如今的水平更多是靠自學成才。

而他與其說喜歡繪畫,

不如說更喜歡城市景觀。


20歲時他被確診為格林-巴利綜合症,

手腳逐漸開始不聽使喚。

重新學習走路,

和控制胳膊成為了他的日常。


他一次次行走在城市的道路上,

只為了訓練雙腿。

疲憊了坐下休息時,

他就從每個角落觀察城市。

這成為他枯燥日子裡,

為數不多的樂趣。

他開始重新拿起畫筆,

畫出自己眼中的城市。


後來偶然一次遇到Lorna,

一個同樣獨自穿梭在城市中的攝影師。

兩人的相遇,

就像兩頭孤獨的52Hz鯨,

尋覓到了難得的知己。

兩人一見如故,一拍即合,

商定出一項龐大的計劃:

畫完英國69座城市。


從此Lorna接手了Carl不擅長的部分。從對城市的捕捉,到無人機俯視拍攝,再到最後的展覽安排,都成為了Lorna的工作。Carl只需要呆在自己的繪畫世界。

看著Carl專注的樣子,Lorna情不自禁將攝像機對準了他。



這些作品是如此龐大而細緻。

每完成一幅少則需要2個月,

多則4個月。


每個城市的道路、橋樑、

紀念碑和標誌性建築,

都完整地出現在畫紙上。

得力於Lorna的策劃運營,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Carl的故事和作品。

人們驚訝於作品的同時,

更被Carl的毅力所折服。


隨之很多地方邀請他參加藝術展,

Carl終於被世人熟知。

當他畫完珀斯的城市素描後,

一位名叫班克斯的富翁收藏家,

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他說:一是出於對Carl這種藝術家的敬佩,

二是他喜歡自己的城市。

若干年後,

人們應該知道這座城市曾經的樣子,

Carl的素描無疑是最好的作品。


如今Carl和Lorna就像一陣旋風,

逐個征服英國的城市,

一點點實現他們的69座城計劃。

每到一座城市,

立刻開始調查歷史、拍照、採風,

然後開始打草稿、畫畫。


一幅畫按照最快的速度2個月來計算,他們完成計劃也需要138個月,將近11年。而Carl的身體卻是一個未知數,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狀況。

即使這樣,Carl比任何時候都興奮。對於他來說,這段時間比任何時候都有意義。每天全身心投入在畫畫的世界,沉迷到忘記了自己有病在身。



外人也很難將精力十足的他,

和病人聯繫在一起。

聊天講到城市的風景,

各處他都是順手拈來。

熱鬧的賽馬場、古老的泰晤士河、

陳舊的火車站、風情各異的樹木,

他都娓娓道來。


他的作品雖然沒有照片的色彩,

但有著照片無法表達的感情。

這是一個畫家眼中的城市,

每個轉角都有他自己的理解。

Carl通常都是從市中心或者商業區開始畫,

以此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

把自己親自看過的景象,

呈現在畫中。


如今兩人依舊在執行著計劃。

Lorna在網上,

直播著她和Carl的步伐,

以及兩人在新城市遇到的趣事,

還幫Carl出了自己的畫冊。

他們未來的路還很長。


就像Lorna曾經說的,

他們就像兩個探險者,

進行著一場盛大的藝術冒險。

在這場史詩般的公路旅行中,

他們的燃料是汗水、眼淚以及墨水。

因為無路可退,

只能勇往直前。

這也許就是Carl這種熱愛生活的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