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粮荒” ?记者实地探访告诉你 有粮不慌!

非洲蝗灾卷土重来了。

前两天,有媒体报道,东非国家正面临第二波蝗灾侵袭,规模是年初的20倍。这些飞行能力强、食量大的沙漠蝗虫,对当地居民生计造成严重威胁。

这些天,网上一度流传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大米出口的信息,这也让部分深圳市民担心,深圳会不会缺粮?

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传递重要信号: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目前中国粮食生产情况概括起来就是“多年粮食丰收、库存较为充裕;今年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

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中国大米进口量明显下降,目前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海外市场供应波动对国内影响甚微。

底气背后,中国还有一道长期存在的安全防线——库存储备。这里面包含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作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方储备一般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量进行储备。


深圳储备粮够吃多久?


深圳是一个实际管理人数2000多万的超大城市,能否保障大米需求?

如果现在到各大商超逛逛就能发现,大米躺在货架上,大家随到随买。

市场供应如此游刃有余,得益于我们充足的地方储备粮。

目前,深圳粮食储备量近百万吨,能满足深圳居民6个月左右的口粮需求。按照市发改委的说法,深圳粮食储备和商业库存加起来的量,大大超过国家要求。

深粮储备公司,承担着市一级政府储备粮的储存、保管、进出库质量检验以及深圳市外异地储备粮油的管理业务,是名副其实的深圳“米袋子”。公司在龙岗、罗湖、南山等区分别建有粮食储备库。其中,占地面积约8万平米的平湖粮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成品粮单体库。


走进平湖粮库,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发现,这里共建有4栋楼房仓和10栋浅圆仓。据悉,这是深圳最年轻的一个粮库,其总仓容超过17万吨。记者在一号仓作业平台看到,智能码垛系统正快速运转。工作人员说,刚从码头调运来的两个货柜共50顿大米,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入库。


由于深圳的储备粮采取动态管理模式,在保障储备充足的前提下,在库粮食会进行一定比例的轮换,保证常储常新。

深粮储备公司仓储部部长黄文浩表示,公司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会保证在库粮食数量比政府下达的储备任务30%左右,以满足动态轮换的需要,从而保证在库粮食是新鲜的、安全的。目前,在库粮食的储存周期大概在6个月左右。


储备粮在仓内过得怎么样?


深圳地处亚热带,粮食储备面临高温高湿的挑战。如果湿度过高,会增加在库粮食霉变的风险。湿度过低,则会导致水分丧失,品质下降。

因此,深圳粮食储备库正大力推进低温绿色储粮。走进低温仓,仿佛置身空调房。黄文浩介绍,低温仓采用了中央螺杆集中供冷技术,同时通过配备大型除湿机来保证仓库的环境稳定。通过智能系统,粮仓全年可以保持在18至20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60%左右,从而保证大米的色泽、气味和口感,既保证水分,同时抑制虫害和霉变的发生,保证粮食质量安全。


(RFID(射频识别)标签)


(物料库存信息码)

从入库阶段开始,记者就在大米的滑托盘上看到了RFID(射频识别)标签。方寸之间,就可以对该批次的粮食进行溯源,并实现自动入库。粮库里,每一堆整齐码好的大米旁,都一个物料库存信息码。只要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这批大米的保管卡,粮情卡,质检报告和粮温曲线。类似这样信息化的技术运用,让储备粮管理实现了高度的系统化。目前,平湖库已经成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的科技示范库。


全力保障深圳“米袋子”供应


除了储备粮这一“压舱石”,目前深圳的大米加工企业也开足马力,保障深圳“米袋子”供应。

深粮贝格是深圳市农业龙头企业,今年以来,公司每月平均配送约1200吨粮油到地铁集团、巴士公司、机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和大型餐饮连锁企业。近年来,公司在东三省以及江苏省都建立了粮源基地,并在东莞设立物流节点,得益于全国性的保障体系,目前大米供应充沛。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季,公司目前也正积极准备。

深粮贝格公司副总经理程曦介绍,目前公司包括加工、物流等人员已全部到岗。目前,公司大米的加工量,每天大概保持在100吨左右。

目前,深圳19家从事粮食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全面复工,现在全市企业在外地的生产基地有上万亩的基本农田,已经种上了早稻,整个粮食供应链保持顺畅。

另一方面,全市九大连锁商超和社区生鲜店等共1145家门店已经全部恢复营业,复工率达到100%。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各公司也纷纷加大采购量和库存储备,用强有力的供应来打消市民的疑虑。


看完深圳的粮食储备,我们可以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