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值守在常三社区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组下沉汉兴街常青三垸社区以来,在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邵奇的带领下,先后有29位干警在浩海小区及博海名居小区值守,与社区干部、志愿者以及广大居民一道抗击疫情、共守家园。

2月3日至5月1日,干警们克服自身困难,风雨无阻按时到岗, 以执法办案般的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小区封控、出行登记、协助就医、物资保障等各类工作。他们用细心、爱心、真心、关心,谱写战疫图景中一个个生动暖心的小故事。

超两千次扫码、88天值守背后,不变是为民初心

浩海小区与江汉区检察院隔街相望,不过百米。小区包含三期工程,共有一千四百余户常住居民,除业主外,还有大量租户、商户,疫情期间外出工作、就医人员较多。小区封闭之后,负责实施进入登记的下沉干警常常感觉压力很大。

“每次进出,都要登记人员相关信息,稍微写慢一点,几分钟门口就会聚集十余人。”为避免登记缓慢造成人员聚集,提高通行效率,爱读史书的干警郭忠从明代里甲制度中汲取灵感,改变逐人逐次登记模式,探索出“一人一表”的管理方式,即为需要每天外出工作的居民编号,100号编成一册,姓名、电话、身份证、单位、外出事由统一登记一次,下次外出时只需报号,下沉干警根据号码可迅速找到相关信息,查验证件、测量体温后即可放行,减少重复誊写耗费的时间。对于未编号居民则采用分类登记模式,包括临时出入登记、普通药品采购登记、重症药品采购登记、非新冠就医登记等类别,便于后期追踪管理。

自从武汉解封,企业恢复复工复产后,该小区日均出入居民逾千人,这就意味着下沉干警们每天要举起二维码2000次以上。面对如此庞大人流量,下沉干警们依靠“一人一表”管理方式实现有序管理,同时坚持严格小区封控管理不松劲,严格落实“四必”要求,坚守防控初心,不打半分折扣。

偶尔,干警们也会遇到居民不理解、强行“闯关”的情况。“有些人觉得武汉解封了,社区也该放宽管理了”。2月3日便首批下沉浩海小区的干警匡锡强表示,社区防控模式已由过去的“静”中防控转变为现在的“动”中防控。管控方式变化后,他们管理难度也加大了,有些居民觉得外出没问题,扫码登记是多此一举,遇到这种情况,干警们只能一遍又一遍解释,请求大家配合。“天天劝说确实心累,但正因为此,我们才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社区防控观念,主动配合防控工作。”

对他们来说,能帮到居民就是最开心的事

除了严格高效履行封控职责,在便民生活方面,干警们急居民之所急,竭尽所能满足大家各类需求:积极参与居民生活物资团购分发工作并维持现场秩序;协助代购药品及各类生活必需品;耐心解答居民关心的复工、返乡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分类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工作。针对社区老年人不会申领健康码的情况,干警们手把手不厌其烦地讲解介绍,主动代为操作,确保“一人一码”;对包保的三户医务人员家庭,干警们坚持每周一个电话主动了解需求,将社区下发的慰问物资及时送到家门口,随时解决家属们面临的各类生活困难。



“上岗”不到半个月的干警肖阳,因为一次“举手之劳”收到一名居民回赠的善意。“只是帮那位老奶奶买了几块面包,顺手的事,真是太客气了。”肖阳拒绝了对方送的牛肉,称帮忙是应该的,不图回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点,同他一起值守的干警秦开芳可以证明。3月15日晚,浩海小区发放爱心鱼,秦开芳负责打电话联系居民前来领取。拨到第36通电话时,却遇到了难题,这位户主腿脚不便,心有“鱼”,而力不足。秦开芳爽快承诺,让他不必担心,安心在家等候。得知此事,肖阳抢着揽下这个活,拎着鱼爬楼梯,直接送到对方家门口。

尽己所能,服务居民,也是“90后”青年干警郝巧会和刘蓉的下沉初心。从3月中旬至今,她们一直在此值守,把属于青年人的朝气、激情也带到了枯燥的值守工作中。虽然忙碌,她们脸上却总是挂着甜美的笑容,“居民们坚持这么久,我希望至少在看到我们的时候他们是开心的。”

在常三社区履职尽责,发光发热,服务群众的干警还有许多:张宏、闫永革、李苗、王进、汪宝、王冰寒、林迎辉、严凌洁……一长串的名单,见证他们为这片土地倾注的心血;成功创建“无疫情社区”的好消息,则是他们坚守的终极意义。

两个月来,工作组干警与其他单位下沉干部通力合作,在浩海小区累计帮助购买药品、生活物资200余人次;劝阻外出500余人次;协助就诊100余人次;发放爱心菜,爱心肉,爱心物资约2866余份。在博海名居小区,近一个月累计量体温登记1800余人次,进行政策解读200余次,帮助社区居民下载健康码60余人,化解居民矛盾10余次,圆满完成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获得了社区工作者及居民的一致好评。

风里雨里,他们坚守在常三社区。不求荣耀,无需赞誉,不过因为那里离单位最近,街坊邻里,远亲不如近邻,何况关乎职责,更是义不容辞。


文丨朱凛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