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曾凤蓉校长的“最后一课”被怒赞

《泉州市少先队周刊》封面

毕业要写留言,开学要看“第一课”。

之所以一定要在开学、毕业时做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是因为:越是重要的日子,越是需要有庄严的仪式感。仪式感越强,铭记越深刻!

作为一名校长,2019年,在又要送走一批毕业生时,她在想,这次自己能为可爱的孩子们送上什么仪式?

1.留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下面的这组“留言”,孩子们不是送给同学,而是送给他们的校长,在校长为他们上了一堂特别的课后

“一节特别的课,我不由得开始反思,我做到这几点了吗?从今天开始,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611中队 魏青然)

“因为有'信仰',才会有'仰望';因为有'仰望',才会有'敬畏';因为有'敬畏',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段话让我深深知道理想的重要性。”(609中队 林础均)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学习成绩好,不能沾沾自喜,它并不代表你以后会很优秀。”(606中队 诸葛陈鑫)

“这堂课如春风,拂去我们心灵的浮躁;又如无声的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勿以事小而不为,即使是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纸屑。”(601中队 吴颖君)

……

学生在张贴留言

2.最后一课

孩子们争先恐后留言的老师,就是她,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校长———曾凤蓉。2019年夏天,在毕业典礼上,她为六年级的学生们所上的这一堂特别的课,叫———“思政第一讲”。

这堂特别的思政课叫《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站好小学生涯最后一班岗》。曾凤蓉和同学们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革命家孙中山、文学家司马迁的三个故事,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并执着追求,人生目标才能实现。

“第一讲”和“最后一课”组合在一起,别开生面。

初中课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由于其浓烈的爱国情感而脍炙人口。未来当这些孩子读到《最后一课》,再想到校长的课,想必印象会更加深刻。

当天,两个校区,近700个孩子,分两场聆听了曾凤蓉校长的课。效果出奇得好。

站在记者面前的曾凤蓉,优雅干练。她回忆说:“没想到孩子们反应很强烈。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离得这么近。我向孩子们提问,请孩子们上台问答。毕业班老师们又很会鼓励孩子们上台,孩子们也以能上台问答为荣。”

“我没有想到效果这么明显,我觉得这应该作为我自己的保留节目,每年都来坚持讲。“

小学生的最后一堂课由校长来上思政课———这一新鲜事,还迅速引起各方的关注。

曾凤蓉上思政课现场

曾凤蓉上思政课现场

3.人人都是思政教师

2000年,曾凤蓉在北京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一边度蜜月,一边赛课。

此前,刚毕业没多久的她,在校长的支持下参加全市赛课,一举拿下一等奖,然后一路被推选到北京比赛。蜜月期就是在北京赛课,让她感觉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那么,能不能让孩子们的毕业典礼也“特别”一点呢?曾凤蓉说:“一般我们毕业班都会做一个动员大会。以前都是弄得很大。我就觉得可以利用毕业动员大会来上一堂课。学生要毕业了,校长就来上最后一堂课,这样也挺好,初衷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曾凤蓉计划,她开个头,下一次就由副校长上。

“我们的课,我们自己来备,更有原创性,最后就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政课体系,这就是自己的校本课程了。”

在曾凤蓉看来,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政教师,而且应该是特别会讲课的思政教师。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动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思政教师”。

“我认为人人都应是思政老师,校长带头也是表示一种重视,而且校长也可以做一个示范,原来思政课是这么上的,由此形成一种探讨的氛围。”

4.理想主义和行动力

2018年,泉州市通政(佩实)中心小学100周年校刊《衔华佩实》用了这样的一幅画作为封面。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100周年校刊

通政小学,有南、北两个校区,两个校区各有一棵树。老校区是一棵橡树,新校区是一棵榕树。这幅封面就是以树为题,面向通政的3000多名学生征集来的。曾凤蓉特别喜欢。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天堂。是一位十岁的小朋友画的。背着书包,放飞梦想。自己觉得挺好。”

说到这些,笑意盈盈的曾凤蓉展现了一种诗意的亲和力,这让记者联想到百年校庆的校长致辞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让通政成为一所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小学、有高尚灵魂的卓越小学。” 这是曾凤蓉的奋斗目标。

“很多人会提出力争把学校打造成全省知名小学之类的目标,但我不是这样想的,我始终会有理想主义。”

曾凤蓉的理想是推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承认其优点与缺点,并因此来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自由而全面地成长。与理想同等重要的是行动力。

“小手护古城“这一德育品牌集体体现了通政的行动力。

“一开始就是守护环境;后面开发出双语小导游;再后来第一个做古城研学,现在做研学的多了,但我们是很有系统性的。像整个暑期,每个班都要开展,不同年段侧重不同的内容。公众号一直在更新。”

5.第一课

国庆前夕,通政小学,入学仪式,又一批可爱的孩子们站在人生的新的起点。

校长思政课如约而至。

曾凤蓉校长准时开讲。讲述祖国的伟大,讲述少年的美好……

背景缀有:音乐快闪,通政交响乐团、管乐团、合唱团三大特色艺术团轮番上演,数千名师生及家长代表高声歌唱。

通政新学子深受震撼。

“开学第一天受到这样的教育,让我们一开学就感受到爱国的感觉。” (510中队 黄俊贤)

最后一课———

第一课———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扣上到扣好———这就是衔华佩实。

《泉州市少先队周刊》版面

主编:郑朝木

记者:周佳东

摄影: 苏泽洪

出品人:泉州市红领巾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