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闾微收”是学练太极拳身法的开始,遇到老师提醒,偷着乐吧

当我们学习太极拳时,经常会在拳理中或是被老师提醒要“尾闾微收”。所谓拳理是历代太极名家花毕生经历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众多总结的提炼和升华。一般情况下,当老师这样要求我们时,是老师真心教学的开始,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太极


一、“尾闾”是哪里?“微收”是怎样收?

太极拳所说的尾闾是指我们身体的脊椎最后一段骨节,也就是腰椎的骶椎骨节部分。由于我们人体的腰椎部分自然向内弯曲,构成人体的自然曲线,腰身部分向内凹陷,而骶椎部分向外突曲,通常容易造成人体的臀部翘起。


骶椎

骶椎的向内微收,就是师父指点的内容。尾闾微收所造成的腰椎形状变化使腰椎向外调整,也就是脊椎向竖直方向调整。

尾闾微收应该在保持松活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不可以内收过紧,否则会造成身体腰身的僵硬。也不可以不到位,不到位就达不成调整腰椎形态的目的。因此,考评尾闾微收尺度、分寸的关键在于身体腰椎的形态是否正确。一般正确的腰椎形态微微向后、向下,松沉且保持弹性待发的位置形态。

二、腰椎的形态调整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由于我们的自然身体形态从腰部内凹,所以当劲力从脚下上传时会被腰部转向或是被截断劲路。为了达成节节贯穿,劲路畅通的目的,太极拳强调运用好人体的五张弓。四肢为人体的四张弓,腰脊就是人体的第五张弓。

看似人体经过调整趋向于更加直立的形态,实际上是牵动增加了脊椎的张力和弹性。迅速发力的过程,也是腰锥迅速归位的过程。而在拳法中,人体多处于姿态调整、蓄势待发的状态。

因此,强调尾闾为的是腰椎的调整,腰椎的调整为的是劲路的畅通和劲力的叠加。


太极拳


三、老师调整你的功架,才是真传的开始

俗话说:摸索三年,不如明师一点。当我们出现困惑不解时,应该多问老师或多观察好手细微的不同。就拳架而言,初学者于好手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若干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一是有没有,二是到不到的问题。

因此说,当师父的可以一眼看出你身上的问题和缺陷,只是愿不愿意说的事儿。因为学者众多,成者寥寥。加之学生多期望老师称赞一二,不加用心,师父又何苦不顺水推中呢?有的时间是等你开悟,有的时间是故意无言,有的时间实在是惜才试探,不领情,那就改日再见吧。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你是那块料,得遇明师识才。你就此节约了数十年的苦苦摸索,少走十八道弯的弯路也不是危言耸听。因此遇到肯调整你身体形态的老师,没事偷着乐吧;遇到只会摆楞你手势的老师,又不知有谁在偷着乐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春宝太极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