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丨李富春故居: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奠基者從這裡走出

位於長沙市天心區三興街2號的李富春故居。

編者按:近年來,湖南不斷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強“根”塑“魂”,打造社會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在湖湘這塊紅色文化的沃土上,29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158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同記錄著時代的故事。

為進一步發揮好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報道,帶讀者走近偉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歲月灰塵,用文字講述背後的故事。

紅網時刻記者 劉玉先 長沙報道

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裡,他組織了延安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中,他主持東北解放區財政經濟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參與制定“一五”計劃並具體組織實施156個重點工程項目,奠定了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在國家經濟遭到嚴重困難時,他提出對國民經濟進行整頓、鞏固、提高的建議,實現了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和持續發展。

他就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者和組織者之一的李富春。

近日,紅網時刻記者走進位於長沙市天心區三興街2號的李富春故居,參觀李老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影像資料,追憶他光輝業績。

李富春,190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人之一,抗日戰爭勝利後被派往東北,參與領導建立西滿根據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故居年參觀人數7餘萬人次。

李富春的革命生涯是從留法勤工儉學開始的。在早年留法的歲月裡,他從一個愛國憂民、追求新思潮的熱血青年,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大革命後期和土地革命戰爭後期,他分別在國民革命軍部隊和紅軍的政治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是我黨早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的出色領導者。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裡,他組織了著名的延安大生產運動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主持東北解放區的財政經濟工作,在統一東北財經,城市接管,恢復和建設東北工業基地,解放東北全境、支援全國解放戰爭諸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李富春先後擔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等職,協助周恩來、陳雲負責經濟工作。在長期領導經濟工作的過程中,他注重實踐,深入基層,足跡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工礦農村,成功地組織編制實施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他從實際出發,不斷總結經驗,提出了許多適合中國實際的經濟建設思想主張,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來,我們通過採取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講述紅色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組織和引導學生和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故居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李富春故居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列入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年參觀人數7餘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