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鄂州击败全国500个城市,这项排名全国70强

21日,在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含副省级城市)》中,公布了“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榜单,

鄂州排70位!

中国全面小康预期指数约为100

鄂州为106.68

该报告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利用公开权威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653个城市。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五大领域进行监测,形成“小康经济指数、小康生活指数、小康文化指数、小康生态指数、小康治理指数”五个小康分项指数,分别衡量各领域建成水平。五个小康分项指数集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衡量地区全面小康整体水平。

这意味着,要进入全国百强

需要击败500个对手!

鄂州

发展敢为人先

是航空都市城

鄂州机场亚洲最大货运机场,项目总投资183.6亿元,飞行区等级指标4E,建设东西2条远距跑道,长3600米、宽45米;包括1.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124个机位的站坪;1座塔台和5000平方米的航管楼,以及通信、导航等设施;场外输油管线、机坪加油管线、机场油库、加油站等。鄂州机场已被中国民航局列为首批“四型机场”(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示范项目。2018年打基础、2019年出形象、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运营总目标。

根据规划,鄂州机场周边20公里内,拟重点打造快运物流、航空物流集散、临空高科技产业、临空现代制造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大物流和大数据为动力突出发展医疗健康和智慧制造产业等领域。

据预测,项目有望提供20万的就业岗位,并实现200亿元/年税收和2000亿元的GDP。

工业基础雄厚

是先进制造之城

鄂州工业生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4。工业用电增长1至5月,增长13.0%,增速排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鄂州电厂总装机规模达到396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全国并列第十三。鄂州投资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区位优势明显

是现代港口城市

三江港示范工程以沿江港口为节点和枢纽,实现水运、铁路、公路、航空集疏运体系的协调发展,打通华中至川渝陕地区对外开放运输通道,形成通江达海、连通全球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接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

为推进三江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落到实处,鄂州市发改委狠抓铁水联运项目建设,促进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无缝衔接,包括疏港铁路、疏港公路、港口码头泊位及后方堆场等一批交通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总投资超过50亿元

在鄂州北铁路货运站建成投运的基础上,协调武汉局投资3亿元建设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协调鄂钢长航港务公司投资4000万元配建长江码头散堆货物铁路上料系统,与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同步建成投用。

推动三江港港口开发公司、鄂钢物流分公司共投资2亿多元完善物流信息化平台。围绕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积极完善鄂州机场空铁联运等综合交通规划。

鄂州市还积极协调湖北长江三江港区域投资公司加快三江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开港运营工作,加速建设临江大道、疏港三路等集疏运通道,并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9813万元支持,为打造三江港公铁水联运枢纽夯实交通设施基础。

自然环境优美

是山水宜居之城

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西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洋澜湖、梁子湖、红莲湖更是旅游、度假胜地。它们没有大都市的璀璨繁华,但是鄂州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有自己千年文化的积淀,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美丽景色。


文化底蕴深厚

是历史文化名城

鄂州历史悠久,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修筑

鄂王城,这也是湖北简称“鄂”的由来。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图霸业朔江而上,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在此称帝建都。东吴立国60年间,武昌(今鄂州市)作为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与建邺(今南京市)并称“东都”和“西都”。

鄂州是古铜镜之乡,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原产地,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素有“百湖之市”、“鱼米之乡”等称号。(来源:最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