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江北新区一码头突“变”草地

今天的宏波码头,正焕发绿色活力。昔日一台台龙门吊高竖、机器轰鸣的杂乱生产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道路、水草丰美的湿地,到明年春天,扬子江公园全部建成,栽种的树木将枝繁叶茂,春风又绿江“北”岸,给这里再添一抹绿色。

零容忍,宏波码头“一夜消失”的新区速度

宏波码头位于江北新区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内,在宏波码头被列入水源地隐患清单后,新区立即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和整治方案,自2018年5月明确要清除到2019年4月,不到一年,已经完成15万平方米的场地拆除和10万余平方米场地覆绿,2020年,江北新区又在此开工建设扬子江公园。

事实上,宏波码头拆除工作并不容易,特别是码头平台上的一套输送设备的拆除工作困难不小,为此环境保护与水务局与海事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安排有资质的专业拆除公司进场作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整个宏波码头的拆除工作。此外,拆除场地内所有裸土均进行了防尘网覆盖,并安排看护人员对场地进行管理,杜绝偷倒渣土现象。

江北新区针对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排查出的环境问题,制定了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和整治方案,明确“一案一策”整改要求、责任部门和整治期限,建立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联动机制。这才有了宏波码头“一夜消失”的奇迹。对环境隐患零容忍,宏波码头拆除案例显示了新区速度和新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江边湿地公园

优化调整,做好长江江浦水源地校核调整

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原有范围不明晰,只有文字描述,缺乏准确的精确图件,管理范围存在争议。系列问题带来的不是阻力,而是动力。新区对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进行优化调整,委托专业机构出具了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图,第一次精确的明确划定了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并于2019年4月获得了省政府批复。新批复配套了精确图件,明确了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保护范围,既有效保护了新区的生态空间和用水安全,也为新区核心区发展留下适度空间。新区按照省政府最新批复同步对长江江浦水源地保护区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28个标识牌进行了更新。同时为加强水源地长效监管,建立了长航公安、环保、城管、街道等多家执法单位参与的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巩固水源地保护区整治成果。

江北新区按照省市统一布置,完成生态红线校核调整方案,对新区7块生态红线区域范围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出化工园5家重点企业、西坝码头多家现状企业、多处墓地等问题地块,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江北新区7块生态红线调整方案均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同意,等省政府批复后即可遵照进行日常管理。

△南京长江江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守护母亲河,用好生态红线这把绿色标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红线范围内就是我们要完整保护下来留给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新区将生态红线区域全部纳入优先保护单元,充分利用生态红线这把“绿色标尺”,加大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内清理整治,落实空间管控措施、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牢牢守住生态底线。

2018—2019年新区在马汊河入江口附近投资建设长江生态公益林绿化造林项目,截至2019年年底已完成投资1.4亿元,清理建筑垃圾40万立方米,场地平整完成130万平方米,绿化造林约1800亩,苗木种植共计约4.9万株,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限高栏安装9个,有效的保障了长江江北新区段的生态安全。

△江北新区马汊河长江生态公益林

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新区2019年9月启动实施了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项目,在长江三桥到长江二桥全长25km的长江江北新区段,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岸线,统筹湿地、滩地、河口、防洪、绿化、景观建设,实现“最美的岸线,最近的未来”,打造一条“临江、忆江、见江”和彰显新区滨江城市特色的景观通廊,2020年将完成一期工程,工程完成后未来将成为市民休闲、观江的好去处。


(素材来源/江北新区 编辑/陈茜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