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8,《嘆息橋》會成為港劇的新方向嗎


《嘆息橋》,又是一部近期燒腦愛情片。這年頭,愛情/懸疑總是絕配。


相信點開《嘆息橋》的小夥伴,很多都是奔著“老戲骨”林保怡去的。


即使最近的港劇讓我們失望了一次又一次,但是看到林保怡主演的《嘆息橋》很多人還是義無返顧地撲了上去。


這一次,還好沒放棄。



剛打開《嘆息橋》,還以為自己走錯了片場。這是港劇嗎?



大熒幕的畫質,清冷的畫風,緩慢的節奏,根本不是我們印象中熱熱鬧鬧的港劇。


歐洲的小城


中世紀的街景


一個揹包的女孩


一趟沒有目的地的旅行


一場與街頭畫師的邂逅。


每一個鏡頭都太美了,要不是劇情撲朔迷離,老孃差點就相信了這是童話裡的愛情。


千萬不要被這部劇的節奏騙了,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一杯紅酒配電影,那你可能就要錯過編劇的考點了。


這部劇打破了觀眾上帝視角的常規,是按照劇中人物的視角進行拍攝的。


同一個場景,在不同人的視角下,竟然變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導演用這種方式,給觀眾呈現了一個大型的羅生門。


這是一部不畫重點,但全書都是重點的劇。


第一集 講了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小故事。


一個年輕的女孩,揹著包獨自來到陌生的歐洲小城,想體驗一下離開父母獨立的感覺。



在這裡她邂逅了一個街頭畫師,得到了一幅自畫像,卻丟了錢包。



突然,畫面一轉,故事的主角換成了一對中年戀人。寫食評的網紅和西餐廳的老闆。



我們盼望已久的林保怡終於登場了,他飾演西餐廳老闆李子勇。


這部劇裡,林保怡保留了《讀心神探》的功力。


在女友日常的蛛絲馬跡中看出了問題。


看喜歡的電影,卻睡在了電影院,但是談論電影時,卻能不經意說出細節。



匆忙接起電話,連洗碗手套都來不及摘,可是電話內容卻沒有那麼緊急。



自拍中與女友手機型號不符的充電器。



戀愛中,每一個用心的人都是讀心神探。


到這裡,還是文藝片的風格。


雖然是文藝片風格,但是我們要按照看懸疑片的思路去看,認真注意細節部分,看不懂的點用小本本記錄下來,因為後面的劇情會有所交代。


接下來,不同的人物接連登場,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理解緩緩講述自己眼中生活的樣子。


開頭兩個人的講述,看似雜亂無章,時間也在兩個年代之間不停跳躍。


接著又出現的新的人物,開始了另一個故事。


就在觀眾們毫無頭緒,放鬆警惕時,導演卻突然在別人的講述裡,解答了之前的疑惑。


在某個人的講述裡一帶而過的情節,卻是另一個人心裡的結。


這個設計很巧妙,它把劇中的每個人都變成一個環,環環相扣,讓所有不相關的人連成一條完整的鏈。


在李子勇眼中,為了幫喜歡的女孩還債,去歐洲賺錢,吃盡苦頭。



可惜她只當自己是朋友。



爸爸不負責任,放棄了重病的媽媽。



交往的女朋友原來還有一個正牌男友。



在胡啟源眼中,媽媽很嚴格,自己只能服從。



女友的家就是避難所,可以讓自己隨心所欲。



可是女友卻越來越嘮叨,越來越像媽媽。習慣了妥協的他,也曾被迫向女友妥協,可是女友仍有很多不滿。


不願忍受的他,打算搬出女友家。



但是在找了一圈房子之後,才發現還是住女友家裡比較合算。


在何樂兒眼中,自己沒得選擇,年過三十,為了穩妥,選擇了一個長相普通,表面性格老實的公務員作男朋友。



男友幼稚又不解風情,情人節只知道在家做咖喱飯,她一再妥協。



可是兩人同居8年,男友卻從不提結婚。


最後,在情人節的晚上終於爭吵分手。



本以為的穩妥其實也並沒有穩妥。



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分手,卻在明知對方背叛自己後仍堅持結婚。


到底是人到中年的無奈,還是始終沒有學會獨立。


在方小薇眼中,自己喜歡的人卻不在乎自己,留在歐洲不肯回國。



即使多年後,兩人重新相遇,對方還是不在乎自己。



自己關心對方,為對方付出,卻也只是各有感情生活的室友。



…………


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這部愛情片似乎還有往恐怖片發展的趨勢。


在梁淑媛的那一集裡,導演用非常恐怖的閃屏,表現她心中的惡魔。而且連用了幾次,的確是嚇到我了。


在這部劇裡,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


該獨立的人選擇了妥協,該妥協的人硬要倔強。每一對的雙方,都在為了某些自私的目的向對方妥協,只有唯一不需要妥協的一對始終錯過彼此。中年人的虐戀,真虐起來,虐到心底。


這些緩慢的看似祥林嫂一般的講述,卻讓習慣了快節奏的現代人慾罷不能。


因為每一個看客幾乎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越是有生活經歷的人,越能理解劇中人的情感。


雞毛過分真實,就是生活被撕開給人看的樣子。



其實這種小小說一般的劇情開展方式,在懸疑片裡經常會看到。開頭一直在演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絮絮叨叨,甚至有點無聊,但是在最後通常會用一個大型反轉,串起前面的所有細節,每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情節,都是造成最後這個結果的不可缺少的一環。


經典的英國懸疑劇《9號秘事》,就是把這個梗用到了極致。



但是把這種表現手法用在愛情片裡,就比較少見了。


這種心理可能就跟男演員想尋找演技上的突破時,喜歡演反串角色一樣。因此,一種類型的劇,在自己的領域已經達到瓶頸時,想要尋求突破,試試用其他劇種的表現方法,也未嘗不可。


用懸疑劇的方式拍愛情劇的確是比較新穎,而且還在片中加入了恐怖片的元素,繼《想見你》之後,《嘆息橋》同樣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


但是用拍愛情片的方式去拍刑偵劇,還是放棄吧。大家知道我說的是哪部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