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丨她在荧幕上扔鞋、发飙、翻白眼,却让全场起身鼓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演员的诞生》并不是因为豆瓣评分有多高,或者收视率有多棒,而是因为章子怡的两个字“哪儿好?!”

这两个字不仅吓坏了导演、宋丹丹、张国立等一大票好友,还吓坏了网络这端的吃瓜网友们,并且迅速登上了新浪头条。

当时刘烨楞了一下,章子怡再次逼问“你告诉我她哪里不错?”

被批判的对象正是当下的流量王、头条王——郑爽。对于郑爽的演技褒贬不一,木阿桑在看《演员的诞生》之前对郑爽并无感,黑子都算不上,只是一个路人,但是看了这期节目,只想说:要么好好拍戏,要么去进修提高自己,别在这儿玩儿行吗?

章子怡为什么给郑爽臭脸?

在古代,阶级分明的社会,会按照职业把人分为三教九流之辈。“九流”又被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戏子,是被划分在下九流的,是专门供达官贵人消遣娱乐的,社会地位特别低,“下流”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首亡国之作《后庭花》相信没一个中国人陌生,写的是诗人对那些面对社会衰败却无动于衷的戏子和富豪们的鄙视和唾弃的心情,国之将亡你还唱这种奢靡之音,简直不知廉耻。在古诗等文学作品中也能读出,戏子是被整个社会踩在底层的一类人。

“戏子”不存在感情,他们的存在就是“取悦”。演的是别人,不是自己,没有自己的情感,胭脂油粉是为了掩饰自己,下了舞台卸了油粉脱了长袍,没有什么是自己的。有一句极其侮辱人格的话——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在封建社会,“无义”是违背伦理纲常的最卑微状态。

席慕蓉在她的《戏子》一诗中这样感慨: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脂粉下的心

封建社会时认为,他们只是为了服务大众,丝毫没有自己的职业信仰,不自重不求胜不尊重自己。

为什么章子怡给她臭脸?因为章尊重她,将她视作演员。而不是取悦观众的“流量”。

这是一个职业——

从戏子,到演员,到艺术家

说到“戏子”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一个人——梅兰芳。

在那个将伶人视为最下等人的社会里,梅家世世代代都从事着这个行当。天生一副好嗓子,肤白貌美(除了性别,舞台上的他,活脱脱一个娇女子)的梅兰芳,在京城的伶人圈里,深受豪客追捧,身为伶人的他们,必须获得豪客们的“芳心”,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活下去。

豪客们的需求可不只是听歌听曲这么简单,他们还要这些“作陪”。时李慈铭在《越缦堂菊话》中载:“其惑者至于偏征断袖,不择艾豭,妍媸互济,雌雄莫辨。”也有人为了接近梅兰芳而打肿脸充胖子的,当时有一个寒酸的老头儿,家中拮据又想垂涎已久,便谎扮豪客进入,后被班主识破,将其赶出,临走还拿出阿Q精神自我安慰:“道人为花而来,岂屑与村牛计较,司空见惯,殊恬如也。”当时酒醉之谜之态,由此可见一斑。无论世人多么爱慕梅,都不能否认这一史实。

如果不是历史变故,一声炮响大清朝自此土崩瓦解,估计梅兰芳的命运也会顺着家族先人的命运就这样走下去,年老色衰了,退出台前,养一波新人,再次周而复始。

皮黄起家的梅兰芳,并未忘记祖传昆曲的技艺,《刺虎》便是他昆曲的拿手戏。再加上所识文人为其牵线搭桥,梅兰芳再次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凭借自身扎实的功底,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相融合,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近乎完美的境界,自成一派。

好的演员,永远不会自我堕落。

梅兰芳做出的贡献已经超出了个人和职业的范畴,他多次出国访问,使我国京剧艺术挤入世界戏剧之林,并且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对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演员二字,对他们来讲是职业,是终身事业。此时的他,不是戏子,是艺术家。

章子怡也是如此。她用她的认真,告诉了这个世界,演员是一个职业,和世间任一职业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这个职业也有他自己的标准和尺度。每一个行业都有“败类”,但是他们,只代表个人,不代表行业。

如今那些拿“观众”当自己钱包的“演员”,如果只是为了拿青春挣钱,和戏子又有什么区别?


一个用文字生活的90后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