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暗示广告,正在“侵犯”中国的1亿女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卖给的纸巾、一次性手套,开始做成了避孕套的样子。

甚至有时候还会配上一些黄段子。

包装不仅辣眼,还让人十分不适。

且不说吃饭时看到它会不会反胃,如果未成年人点了外卖呢?

这些包装会给他们什么印象呢?

去年,有关部门也查处了低俗的一次性包装。

虽然消停了一阵,但现今这种包装还是随处可见。

还记得去年杜蕾斯和喜茶的01 “翻车”合作吗?

一句“今夜 一滴都不许剩”,

机灵没抖成,反而引来网友的反感。

两性用品和食物放在一起,开荤段子玩笑。

试问喝饮料的时候,想到这句话,谁心里不别扭?

不得已,喜茶第二天发布了一篇道歉声明。

一场跨界合作,活生生变成了过界。

营销过了头,最后砸了自己的招牌,偷鸡不成蚀把米。

02

像喜茶一样翻车的品牌不在少数,

绝味鸭脖在2017年11月1日,放出了一张充满性暗示,不尊重女性内容的海报。

微博上的文案更是擦边球打的飞起,

明目张胆的开黄腔,物化女性。

最后的结果是:

工商局处罚绝味鸭脖60万元,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

从小喝到大的“童年回忆”AD钙奶,也不怕死的做起了色情营销。

还是什么时候AD钙奶,有了丰胸功能?

某企业求职广告,海报上一个女生把内裤脱到脚边,然后写着:

找工作=找女人,干你最想干的。

某打车软件的顺风车业务,广告介绍语:

不怕贴标签,就怕你不约。

“多读书甚至多拥有几本书,你就可以看到美女泡澡。”

读书是为了让你干这个的?

半裸照配上一句,明天来吃我?连地铁上都不乏有“消费女性”的广告标语。

看完上面这些图,我竟然选不出最烂的那一个。

因为这些广告语,一个比一个low。

除了用低俗语言消费女性,就想不出好的创意了吗?

03

做广告宣传,无非是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来买单。

低俗的擦边球广告,确实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但对品牌的影响却是负面的。

一支好的广告,能让商品深入人心,大家愿意掏钱买单。

2019某运动品牌做了一支广告,名叫:

「不要让别人来告诉你该怎样做女生」

“没有人能规定你该成为什么样的女性,赢得平等,才是胜利。”

某饮料品牌的广告:

「用瓶盖打电话」

在迪拜有大量的南亚劳工,因为贫穷他们甚至舍不得打电话。

饮料公司把这些电话亭放到工人们生活的地区,

每一个瓶盖都可以免费使用三分钟的国际通话费。

“所谓幸福,就是能能听到家人的声音。”

低俗广告频繁的出现在手机里、电梯里、商场里。

况且不论成年人是否能接受,但的确会传递给未成年人错误的价值观。

现如今女性的消费力日益增长,然而还有很多商家觉得,女性=人傻钱多。

一边消费女性,一边还希望女性掏腰包买单。

这才不是蠢,这就是坏。

都2020年了,低俗的性暗示广告何时才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