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洪敏說父母與孩子怎樣溝通習慣,影響他的一生

中國的教育現在處於高速發展期,對於父母怎麼跟子女溝通方面的教育還是欠缺的,我們一直都在沿襲著老一代的思想觀念去教育子女,每一次的付出,換來的都是,我都是為你好,怎麼跟我對著幹?

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

每個孩子對於父母的印象是嘮叨和囉嗦的,長時間的說教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父母在生活中長時間抱怨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聽話教育”壓迫著孩子的心靈;父母罵得越多,孩子卻聽得越少;不要用孩子不喜歡的方式對孩子說話,她們畢竟還是個孩子,如果什麼道理都懂的話,就不用我們教了。

作為父母怎麼跟孩子溝通呢?

1、經常給他擁抱,學會耳語

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

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了。

2、父母應當改變對孩子說話的不當方式,要多換位思考。

不要用粗暴的態度對孩子說話;板著面孔,經常跟孩子冷戰,這樣跟孩子說話效果會適得其反;隨意打斷孩子的訴說是溝通的障礙;要善於表揚孩子而不要總是責備孩子;不要看低孩子的能力;不要急於糾正孩子的出格想法。你回想一下,當你跟孩子一樣大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

3、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牴觸情緒。

4、作為父母,你善於對孩子說話嗎:會說話的父母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父母會說話,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與孩子說話是一門很有講究的藝術,一句不經意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會說話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充滿自信。親子溝通有助於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