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疫情中的特殊戰場

疫情期間

老年群體是所有人關心、照顧的對象,

那麼在我們北京的養老機構當中的老人

是如何度過最近的日子的

他們的吃住好不好

生病了需要就醫怎麼辦

工作人員們面對著怎樣的考驗

今天的城市文化範

我們就來聚焦

養老機構這一抗疫戰場

瞭解那裡發生的故事

其實養老行業也有著豐富的內容

涵蓋範圍非常廣

可以分為

服務、產品、培訓和衍生品

幾個大的板塊

服務包括機構養老

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等

產品包括適老化產品、智慧養老產品等

培訓包括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管理人才培養

專業人才培養等

衍生品主要是圍繞

養老衍生的服務與產品

如旅居養老、金融養老

養老理財、養老地產等

這裡面每一項都是大有門道

根據權威報告

到2020年

京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 380 萬

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 400 萬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

以及中國的家庭結構

可以說養老機構是更多剛需老人的選擇

在平時對老人的照顧上

其實比想象的還要更難

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人的照護難度

遠遠高於自理老人

屬於高風險老人

對照護的專業度要求很高

比如每天要按時給失能老人翻身叩背

擦拭身體,防止褥瘡發生

還有定期給老人洗澡

更換衣物,消毒殺菌

防止疥瘡發生等

另外

半失能、失能老人突發疾病的風險很高

特別是疫情期間

增加了護理難度

疫情期間封閉式管理

很多失智老人情緒波動比較大

照護的難度和人力成本

比以前有很大增加

封閉管理

家屬是不能來探望老人的

即使來

也只能在大門外與老人溝通

疫情整體形勢好轉後

由於老人太長時間

沒有和家人見面

所以有些家屬提出到院來看望老人

跟家屬提前約好時間後

給老人做好防護措施

讓老人隔著院內的大門跟家屬交流

還有的家屬把小孫女也帶來了

小朋友隔著玻璃門給老人跳舞

雖然不能面對面長時間交流

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

老人對家人的思念

通過嘉賓的講述我們知道

疫情期間沒有志願者來進行幫助

一切的工作都要由留在北京的員工們完成

長時間工作,壓力非常大

為了給員工解壓

機構組織員工開展各種解壓活動

改善員工伙食

發放疫情補貼

製作“戰疫”日報

一方面鼓舞員工士氣

一方面記錄員工

在抗擊疫情中和點點滴滴

在這個猶如戰場的地方

她們立下誓言:

“堅守養老一線、抗擊肺炎疫情

護佑老人健康、保障 社區安全

面對更多挑戰,絕不後退一步!”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疫情中的守護人

守護著老人們

才讓整個抗疫戰鬥能夠

更好、更快的取得勝利

據瞭解

全市682家備案養老服務機構

20處老年人集中租住場所

26家兒童福利機構

11家殘疾人機構全都封閉式管理

截至目前

5萬多名入住老人

1500名兒童

1600多名殘疾人

以及近2萬名工作人員零感染

正是這些奮戰在一線的疫情守護人

讓全市社會福利機構成為

阻斷病毒的“安全島”

本期嘉賓

首開寸草養老機構

總經理助理 常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