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办”向“好办”转,浦东深入推进“一网通办”

受益于改革政策和“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联审平台, 4月9日,浦东首个“验登合一”项目3个自然日顺利取证。位于浦东金桥的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新建金桥基地冲压辅助车间扩建项目,在3个自然日就完成了综合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相关手续的办理(规定时限为7个自然日内),以往完成各项手续至少需要一个多月。


近年来,浦东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办事窗口,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加强业务协同办理,通过不断优化企业线上办事体验度和提升办事速度,实现“能办”向“好办”的转变。


不断优化办事流程


疫情期间,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发出倡议,建议需要办事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实现“远程身份核验”和“全程网上办理”,上海华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通过“远程身份核验”,足不出户就办出了营业执照。像这样不见面办成事,在浦东正在成为常态。

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浦东以“一次办成”为目标,坚持“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建立了1个区级行政服务中心、7个开发区分中心和300个银行网点的“1+7+300”企业办事服务体系,并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并行的服务模式,线上服务依托上海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实现企业、群众办事统一认证、统一受理、统一反馈、统一监督等功能和电子证照、公共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务,线下服务建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382项涉企事项“单窗通办”全覆盖。

区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10月,浦东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办事“一网通办”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从“只跑一次”向“一次不跑”进化。针对传统多窗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浦东又积极探索综合窗口服务模式,从“只进一门”向“只找一窗”升级,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区企业服务中心集中,所有涉企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原分别在120个专业窗口办理的382个事项,现集中在58个综合窗口实行通办,窗口压缩率达到52%。

市场主体“千企千面”,如何做到精准服务?区企业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优化,对48万家企业按照7个维度、20个行业大类进行企业画像,结合历史办理数据,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人性化智能专属政务服务。比如根据企业画像聚类政策标签,智能分析政策关联度,向企业提供专属政策服务;根据事项标签,通过引导式提问、问答式填表,减少企业填写要素,节约材料准备时间,使企业由“填表员”向“审核员”转变。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96秒即可反馈审核结果,智能识别错误,提高办事效率;根据企业相关业务需求,还能推送定制化机器客服,回答企业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可直接联系人工客服,中心帮办人员远程提供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为了有效解决企业登记事项办理过程中股东、法定代表人等“拿着身份证、亲自跑一趟”的麻烦和问题,浦东还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采用人脸识别、信息共享等技术,在“浦通办”微信小程序平台上开发了远程身份核验功能。在2019年上线试运行的基础上,2020年2月3日浦东正式全面实施远程身份核验,实现范围全覆盖、事项全覆盖、人员全覆盖“三个全覆盖”。

统计显示,2019年,浦东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可办理事项数为1567项 ,其中可全程在线办理710项,审批服务事项提交材料和办理时限分别平均减少52.9%和59.8%。


流程再造 提升企业体验度


为彻底解决“照后减证”和“准入不准营”问题,2019年7月,浦东率先探索、先行先试,推出了“一业一证”改革, 先期在便利店、体育健身场馆、宾馆等10个区级事权行业试点,并发出了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这一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企业只需要填报一张表、提交一套材料、申领一张许可证即可开业经营。

如何让全新的业务流程办理起来更顺畅?区企业服务中心在梳理形成129项“一件事”企业市场准入主题套餐基础上,会同区审改办、大数据中心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智能问答、定制服务、整合流程,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口收件、协同审批、一口发证。线上依托“一网通办”,优化调整功能细节,实现精细化、个性化、关联化服务;线下依托“单窗通办”,进行数据对接和相关审批业务系统联调工作,实现一体化业务流传。首批启动的行业平均实现审批事项压减76%,审批时限压减88%,申请材料压减67%,填表要素压减76%。

参与首批试点的一兆韦德健身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业一证”改革前,消防验收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办证需要花费45-60天的办证周期。改革后,“三证”可以同时申请办理,大大缩短了企业在证件办理上的时间,让健身连锁品牌企业有了开业的时间保障。而且申请材料从原先的三个窗口三个渠道分别前后申请,归纳到一个窗口同时申报申请,可以免去2次申请、上报申请单,大幅减少重复递交材料。

“一业一证”改革是一项集成式的双向革命,带来的审批服务方式的改变是颠覆性的。比如中心通过取消、合并、共享等方式,对申请材料进行了整合优化,并把原来简单堆砌、千篇一律的事项清单和审批要素拆分到最小颗粒,通过智能问答,按照“千企千面”的企业特征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定制化告知单、申请表和材料清单,真正做到企业点菜、政府端菜。

以便利店为例,中心通过是否已办理营业执照、是否经营酒类零售、是否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等12个问题的问答,可以生成适用于各种情形的申请材料。申请表从原来的需要填写5大类9张申请表195个要素,减少为仅填写《浦东新区便利店行业综合许可申请表》共计51个要素,压缩率达到74%;提交材料从原来的42份减少到12份,压缩率达到71.4%。通过政府审批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审批时限从原来的对外承诺38个工作日缩短至8个工作日,压缩率达到79%。

不只是企业办事服务更优化,2019年,浦东新区“一网通办”工作在区审批服务便民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实现了以七个100%为标志的“一网通办”全覆盖改革有力突破、全面落地,包括各类涉企和市民事项100%“单窗通办”、区级涉企和市民事项100%“容缺受理”、涉企事项100%“全程网办”、涉企事项100%“人工智能辅助审批”、市民事项100%进入“家门口”服务中心(站)、市民事项长三角 “一网通办”线下专窗100%全覆盖、高频证照100%免交等。

今年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第三个年头,上海提出要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大改革攻坚,不断优化提升,让“一网通办”功能更强、体验更佳、口碑更好、品牌更响。下一步,浦东将继续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各项任务要求,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摄影:施宇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