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疫情改变了平凉人的哪些观念?

平凉复工复产和春季农作基本稳定,校园陆续开学……当生活按键重启,一切似乎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但实际上,变化已在悄然发生。“买买买”的消费冲动、“晚睡晚起”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分碗筷的传统就餐方式还能持续吗?没有互帮互助、互信互爱的邻里关系还能共抗风险吗?疫情已经给我们的价值观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改变。


不做骄傲的“月光族”


要做辛苦却踏实的“房奴”

从3月初开始,95后小伙李建宇就带着女朋友跑遍了平凉的房产中介,寻找合适的房源。


“我和女朋友以前的想法是,不要做房奴,赚了钱就去旅游,现在,只要听到哪里有合适的房源,我立马去看。”李建宇对买房突然变得积极了起来。


疫情发生前,李建宇并没有将买房列入自己的生活计划之内。他和女友是平凉庄浪县人,在平凉城区打工,从事的工作是销售,两个人加起来月工资不到5000元。他们租住在城区新河湾的一处公寓里,和其他三个租户共用一个卫生间,空间有些局促,好在租金只有600元,这让他们还有闲钱时不时出门旅游、购物。


因为疫情,两人在家憋了一个月后,彻底改变了想法。“以前觉得房子不那么重要,没有孩子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但这段时间我们天天在家,才发现活动空间太过局促,实在有些受不了。我和女朋友计划了一下,买一个四五十万元左右的二手房。家里答应凑20万元的首付,其余的我们月供。”


李建宇在寻找房源的过程中,发现不少的年轻人都和他存了一样的心思,买个房,安个家。


“平常‘买买买’习惯了,但在疫情时看了一下自己买的衣服,许多连商标都没剪,觉得自己太浪费了。出来打工五个年头,手头一毛钱没有,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这日子过得真让人心慌。”今年28岁的范小彩说。


“后悔听父母的话晚了,父母老跟我说买房是件必须的事情,有房才有家。可我一直觉得,租房也并不妨碍享受家的温馨,独处的乐趣,甚至还能享受说走就走的自由。而疫情之下,如何能说走就走呢?现在才明白安稳的意义。”范小彩决定为了买房控制自己其他方面的消费欲望。

回归健康生活方式


爱上运动和烹饪

宅在家里抗“疫”的日子,多数平凉人生出了两样爱好:运动和烹饪。运动能增加人体免疫力,同样,健康的烹饪方式也对养生大有裨益。


孙洁是一名大学生,还没有接到开学通知的她,在家已经呆了四个多月了。孙洁今年的打算是到培训班学习专业舞蹈,受疫情影响只能在家里运动。在运动APP上,她每天跟着教练做瑜伽,“效果还不错,他们的指导很专业。经过几个月的练习,感觉身体的柔韧度提高不少。”孙洁说。 除了跟着运动软件健身外,还有不少人在家用运动器械上健身。


早在今年春节时,市民江苗就把积了灰的跑步机再次抬了出来,擦洗一新开始每天的健身锻炼。“我的体重以前只有97斤,后来上涨到110斤,怎么也减下不来,所以运动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江苗坚持跑步机上跑步已经两个月了,虽然体重没有下降太多,但明显肌肉结实,人也精神了不少。 记者在朋友圈了解到,许多市民还选择原地大幅度摆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适量柔和运动方式在家锻炼。还有一些市民选择在开阔的户外进行适量运动。


做蛋糕、煎牛排、炸油条、自制凉皮、各种炒菜、各类面食……这一连串的食物,来自不少平凉人的亲自尝试。


点外卖、去餐馆担心卫生问题,为了健康和饮食安全,很多平时不做饭或者很少做饭的平凉人,开始掀起了在家做饭的热潮。


白伟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板。“以前多数都在处边吃饭,味觉已经没有什么感知,胃病也时常伴随着我。这段宅在家里做饭的日子,让我养成了注意饮食健康的习惯,胃病也缓解了不少。”


在家做饭,获得的不只是健康,还有感情的促进和家庭感的回归。“和家人一起分享美食的感觉是那么温馨和甜蜜。我们以前都错过太多真正珍贵的东西了。”采访中,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会互帮互助


传递温暖收获信任


“小孩出门把钥匙放到屋里了,麻烦能让孩子在你们家呆会吗?我下班来接他。”


“你去市场的话帮我带点青菜,老公早上出去了,我今天没有出门的机会。”


“你们家有口罩吗,没有了我给你们匀一些。”


此次抗击疫情,邻里关系空间紧密。帮买东西,帮照看孩子,送口罩……许多小区微信圈内,大家互相支援,互帮互助。


一位市民好不容易在网上买到了一盒50个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看到门口的保安物资缺乏,把这50个口罩全部给了他们。还有市民将口罩装在盒内,放在电梯间,供居民们取用。


“住在高楼里,邻里间逐渐疏远了,住对门的都不认识。现在,邻里间这种感觉又回来了。”家住南环路一小区的居民李志永说。


前些日子出门不便、安全感缺失,让不少人开始审视自己的邻里关系:如果有需求,能够敲开他的门吗?让人欣慰的是,随着疫情的发展,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开始选择通过微信群共同面对疫情期间的难题。“这场防疫战,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阳光花园小区业主李岗感慨地说,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公益之火,在恰当的时候会被激发、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