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是最美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這也是今天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重大意義。

2020年,我省將圍繞造就一支宏大的新型產業工人大軍,“當好主人翁、建功新龍江”這一主線,發揮工會組織優勢,突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以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崗位練兵、名師帶徒、勞動和技能競賽、職工技術創新等為載體,舉全省之力樹立新時代先進典型,為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助力復工復產、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

抗“疫”一線的生命守護者

記我省支援湖北漢川市醫療隊醫療組負責人孫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到湖北省漢川市人民醫院,孫磊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從事重症救治工作。

“2月11日接到通知踏上支援湖北的征程,12日到達孝感接受培訓,14日來到漢川市人民醫院指定援救地點,3月21日凱旋,在漫長而艱險的疫情阻擊戰中,我和隊友們度過了難忘的38天。”孫磊說。

到達漢川市人民醫院新院區後,孫磊帶領全體隊員在不到3天的時間裡對重症病房進行了流程改造。將三樓改造成單間,騰出搶救空間;完善二、三樓層兩個病房、26個單間危重症的救治條件;把不利於感控的兩個病人一個房間變為一人一間;將病人根據輕重分區、分層管理;把呼吸機等搶救設備統一管理,專人看護。一系列舉措,有效控制了院感的發生,為接下來及時高效搶救危重患者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一次查房中孫磊發現,兩個危重症患者已經治療10余天病情卻依舊不見好轉。“患者危在旦夕,必須加強精細化管理,需要做中心靜脈置管等有創操作。在隔離病房做這種操作的困難和危險都比普通病房大很多,實施者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過硬的操作技能。”孫磊說。層層防護之下,憑著精湛的醫術,孫磊順利為兩名患者置管成功。

第一例中心靜脈穿刺等有創操作的實施,打破了此前該院傳染性疾病患者不進行中心靜脈置管的僵局,也一掃醫護團隊對感染的恐懼心理,極大地增強了大家的救治信心。

截至2月25日,孫磊帶領醫療團隊累計管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50餘人,其中20餘位患者病情好轉回到了輕症病區繼續治療。

2月26日,孫磊在上級安排下接管了擁有163例病患的漢川市人民醫院歡樂院區。孫磊負責該院區的整體醫療工作,同時兼管三樓的重症病房共16名重症患者。他嚴格執行首診負責、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會診、危重患者搶救、查對、交接班、病歷書寫基本規範與管理、分級護理、醫患溝通、告知等“十八項”醫療核心制度並狠抓落實,每樓層設立負責人,樓層下邊進行分組,設立小組長,一級抓一級,按照三級甲等醫院的標準和流程對漢川市人民醫院這所三乙醫院進行規範細化的管理。

孫磊身先士卒,深入病區一線,瞭解患者病情,及時精準用藥。在處理急危重症患者方面,哪裡有情況,哪裡就能見到他的身影。不論多晚,不論多累,他都第一時間趕到,被患者譽為生命的“守護神”。

有一例重症患者,基礎疾病較重,腎衰,需要隔日在病床旁進行透析治療。孫磊在上午查房時病人情況還穩定,而當下班交接時病人病情突然惡化,意識模糊,一時間病區的年輕醫生手足無措。聽到呼叫後,孫磊急忙再次穿上隔離服跑到患者床頭緊急搶救,升壓補液、呼吸器輔助呼吸、準備氣管插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病人轉危為安。此時,孫磊的隔離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護目鏡上也佈滿了水汽。

38天中,有危險,有疲累,但是孫磊感受到更多的是救治重症患者成功的喜悅和支援兄弟省市的豪情。

做生產一線的一面旗幟

記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師魏巍

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提起汽發分廠下線工段轉子一班班長、首席技師魏巍,無人不知。

魏巍,多次承擔國家重點項目、公司重點產品及緊急返修項目,在他參與完成的產品中,出現最多的字樣是“第一”,如攻關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應用於第三代AP1000核電站的機組三門1250兆瓦級核電半速汽輪發電機關鍵工序轉子下線工序,以及世界第一臺特高壓直流輸電全空冷300兆乏調相機轉子生產等。儘管取得了諸多“第一”,但他始終紮根於生產一線,堅持在平凡崗位上破解生產難題,成為哈電汽輪發電機生產一線的一面旗幟。

2018年,魏巍承接了姚孟電廠轉子、北京華能熱電高碑店電廠、粵電沙角C電廠轉子3臺重點返修任務。這3臺機組均為30年前國外製造。面對缺少技術資料、產品結構及製造工藝複雜、工期緊等困難,魏巍帶領班組迎難而上。生產前期積極配合技術人員測繪產品結構,研究探討返修方案,提出多項合理建議;生產過程中認真組織加班作業,嚴格做好自檢互檢工作,按期順利完成了3臺機組的返修任務,且電氣試驗一次性合格,贏得了客戶的好評。同年,他帶領班組出色地完成了國家光熱示範項目“青海共和”機組轉子下線生產任務,為哈電電機新能源產品生產開發作出重大貢獻。

2019年,魏巍針對“600兆瓦汽輪發電機轉子小軸絕緣套筒熱套困難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及質量改進,組織人員進行立項分析,並積極與工藝、設計、絕緣室等相關技術部門聯繫,提出統一絕緣套筒材質、製作測量用專用通止規量具、完善絕緣套筒熱套工藝中加熱溫度和時間要求等建議。通過對操作工藝方法的優化、操作設備及工具的改進,做到小軸集電環熱套一次成功。他及時總結經驗固化技術改進成果,使集電環熱套工序的效率及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獲得公司質量改進項目“一等獎”,使600兆瓦汽輪發電機轉子小軸絕緣套筒熱套難題得以徹底攻克。2019年,魏巍還帶隊到北京大唐高井電廠和天津南疆電廠現場進行發電機轉子搶修並出色完成任務,獲得了客戶好評,為企業贏得了讚譽。

作為汽發分廠技師工作室首席技師,魏巍積極參與一系列技術創新活動。其中“空冷35萬千瓦汽輪發電機轉子導電杆測溫線安裝”、“提高百萬核電轉子繞組焊接質量防止轉子槽襯過熱受損 ”等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他發揮技師工作室平臺作用,與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哈電教學工廠”、“裝備製造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將技能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廣大青年職工。同時,他還帶動工作室全體技師發揮高技能人才作用,在技措技改、生產攻關、技能傳承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申報正在受理中6項,提出技術改進成果203項,合理化建議41項,產生效益達630餘萬元。魏巍個人及技師工作室也獲得了一系列榮譽稱號,展示了新時代新型產業工人的優秀品質和奮鬥風采。

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記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轉向架分廠臺車組班長陳鳳東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把每一件細微小事做好,把每一件容易的事做好,是一種處事態度,也是一種工匠精神。”陳鳳東如此詮釋他所崇尚的工匠精神。

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轉向架分廠素有公司“客廳”的美譽,因為很多新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在這個分廠試行之後再予以推廣,而臺車組裝線又是轉向架分廠的重中之重。在公司全面推行精益生產班組建設中,從“開荒”到初具管理雛形,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精益制度健全,臺車組作為試點班組始終走在前列,探索形成目前獨有的“班組精益管理模式”。

陳鳳東深刻認識到,製造業企業如果不能通過科學的組織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質量,其未來發展空間必定十分有限。為此,他查資料,看課件,學習精益理念,並向班組成員傳授精益管理思想,帶領大家積極學習實踐精益生產工具、方法,有效推進分廠現場管理水平的提升。以他的工作方法與經驗為藍本製作的《我的行為講規範》教學視頻,在分廠大屏幕上循環播放。

在導入精益管理理念及相關工具後,陳鳳東密切關注創新這一環節,發動班組全體成員立足生產現場提創新的點子,以求降本提效。在他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先後推出兩項精益管理提案:一是對本班組流水線小車制停裝置進行改造:當流水線某個工位出現故障時,能夠及時令工件停留,從而不影響其他工位工作,確保生產有序有效;二是針對雜行車生產線斜楔工裝臺,從可行性分析、工作原理、節能預測等各個方面綜合考慮,自制壓裝安全防護卡託,有效防止壓裝失控時造成人員傷害及設備損壞。兩項提案均得到公司技術部門的極大認可。

在陳鳳東的帶領下,臺車組全員參與現場管理,重視設備維護保養,加強5S管理,積極推進精益生產。通過學習導入精益管理理念,學習精益生產方法,將節拍劃拉動式生產運用於生產實際過程中。班組員工自己動手畫定置線、製作工具箱形跡定置,按照精益表單要求作業。特別是在TPM自主保全上,全員按要求做好班前班後的設備清掃、點檢、潤滑工作,設備停臺率明顯降低。深入推進5S管理,現場物品定置率達到100%,作業環境持續改善,現場管理形成常態化。

多年來,陳鳳東始終堅持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對現場設備安全隱患、吊索具的狀態、生產用料儲備量等細節逐一檢查,確保保質保量完成分廠下達的生產任務。公司生產攻堅階段,他更是不講條件、不計報酬,加班加點,努力奮戰在生產第一線。

2019年,分廠日產量達到新高,而且試製車型多,車型複雜。陳鳳東全年累計義務加班900多小時,克服了班組人員少、新員工裝配技術不足的困難,保證了生產的正常運行,班組全年累計生產轉向架16個品種共計13753臺,質量一次校驗率達99.8%以上。

陳鳳東不僅是個好工人,好組長,還時刻不忘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陳鳳東作為志願者積極投入到社區防疫工作中。在公司復工復產之初,他還為分廠義務購買了消毒液、噴壺等防疫物品,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四擅長一精通”傳承兵工精神

記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龐志剛

工友們評價龐志剛“四擅長一精通”:擅長攻克數控加工各種科研難題,有獨特的加工絕活;擅長理論聯繫實際,設計和製造專用和特殊刀具;擅長用“一裝多用”和“快速換產”精益生產原則設計並製作工裝夾具;擅長設備功能潛能的開發和利用;精通多種數控系統,解決數控加工編程難題。

龐志剛從事的是軍品項目生產,也傳承著兵工精神。多年來,他共設計製作各類工裝夾具及改制刀具近百項,提高生產效率3倍以上,還帶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數控加工隊伍。2014年至2019年,他提出合理化建議76項;2019年他帶領黨員創新工程課題組與技術組共同完成工藝創新15項,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150萬元。他獲得過4項國家級專利,多次獲得公司創新大賽獎項。

在公司,龐志剛負責指導所有在產國家級軍品項目數控加工工藝的編制工作。在重點科研生產項目“某系列綜合傳動裝置”和“某系列液氣懸掛”中,龐志剛通過大膽的“接刀”方法,成功地將刀具人為加長了50毫米,解決了輸出軸端面深槽加工刀具的難題,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又縮短了加工週期,節約刀具費用3萬餘元。

在數控加工中,龐志剛發現某減震閥體銑槽螺紋端部不易裝夾,而且另一端為圓弧結構,給裝夾增加了難度。為了解決上述難題,龐志剛自制了一套定位胎具,採用雙頂方式裝夾,一端為與圓弧相配合的內圓弧蓋,其上有頂尖孔,可以使用頂尖定位,另一端為固定在卡盤爪上的心軸,如此一來,夾緊後便可實現銑槽工序的加工。

針對某隔板由於立磨設備老化無法保證磨端面及下沉面技術要求的情況,龐志剛主動請纓加工設計了工裝夾具,解決了異形件在數控加工中心裝夾難的技術問題。改制數控盤刀修光刃,提高了端面表面粗糙度,使隔板的磨端面及下沉面可以在數控加工中心上加工,既解決設備老化問題,又將產品的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近年來,哈一機集團大部分機床更新為數控設備,數控機床操作者稀缺。龐志剛身體力行,悉心教導,為分廠培養出一批批數控加工人才,如今他的徒弟們紛紛成為分廠數控生產線上的主力。

2018年11月,龐志剛技能創新工作室成立。2019年哈爾濱市人社局在哈一機集團成立市級“龐志剛數控加工技能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致力於生產服務、技能攻關,多次攻克瓶頸工藝問題。其中《大型薄壁鋁合金殼體加工的研究》和《提高減振器一次交檢合格》QC課題在中國兵器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成果評選中取得佳績,《提高履帶板項目中大基數零件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製造成本》課題成為公司精益課題改善項目。

龐志剛常常說:“作為一線產業工人,我們就要把活幹細幹精,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且做好傳幫帶,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人民兵工精神傳給新一代,為提升國家裝備製造業水平做出新貢獻。”

帶出一個能打勝仗的團隊

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金牌工人孫兆亮

作為公司軍工事業部臥車四機群機群長,孫兆亮不僅承擔國防重點工程機組等一系列重要件的加工任務,還承擔30萬千瓦、超超臨界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主汽閥的核心部件加工任務,為攻克閥碟數控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孫兆亮很早就意識到,創新是提高效率繼而提高產能的唯一途徑。他通過自主創新工裝、夾具、刀具、刀杆和加工方法,提高了許多關鍵件的加工效率。其中,自制同心刀杆、通用變徑刀架和改變加工方法,攻克了30萬千瓦、60萬千瓦和超超臨界百萬汽輪機組的一系列主氣閥數控化加工,提高功效60%;創新30萬千瓦汽輪機再熱主閥的軸向拉緊夾具,改變裝夾方式,攻克了困擾多年的30萬千瓦再熱主氣閥碟裝夾不穩固的難題,提高功效達70%,每年節約加工成本300萬元;創新成果《汽輪機再熱主汽閥碟和主汽閥碟加工及專用工裝夾具研製》於2013年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創新三等獎,該項成果至今已為公司節約3000餘萬元。

隨著公司重點工程和新產品的不斷增加,難加工件越來越多,孫兆亮不斷學習新知識,用新技術武裝自己,完成技術革新百餘項。在加工新產品燃壓機組的0級輪盤-軸頸的工件時,他大膽創新,自行設計一系列加工用的專用刀具,並創新了加工方法,不僅出色地完成0級輪盤-軸頸的加工任務,還把加工方法和加工技巧寫出來,與其他操作者分享,從而使1級至6級輪盤軸頸零件加工任務也能順利完成,節約加工經費數十萬元。“0級輪盤-軸頸的創新”獲得公司“創新擂臺大獎”。

孫兆亮常講,企業的興盛光靠一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團隊的力量,以及匠人匠心的傳承。作為主任技師的他,定期為分廠和公司青工開展靈活高效的技能培訓,極大地提升了青工的操作技能。2013年,“孫兆亮創新小組”成立,此後小組年均創新30餘項,併為公司攻克多項技術難關,解決加工瓶頸,提高產能,為公司降本增效作出巨大的貢獻。軍工事業部臥車四機群在孫兆亮的帶領下,也成為了一個能打硬仗的團隊。

來源:黑龍江日報 記者:王彥攝影:邵國良

哈爾濱新區將增25處公園4座高架橋5處停車場

哈爾濱新區這條“斷頭路”有望今秋完全打通!出行更便利!

@所有人,中央大街“五一”假期全線管控限流!防止人員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