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叮咚井水流,藏在三眼井里的古城记忆

提起丽江,或许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蹦出来的词汇是:雪山、古城,少有人会想起那个小小的

三眼井


井旁古树,疏影横斜,街坊邻居排着队担水、洗菜、洗衣……还有许多老人带着小孩,在井边憩息、玩耍。那时井边热闹的场景,大多留在了八零九零的记忆里。

丽江的井多是地下喷涌而出的泉水,井浅水旺,涌流不竭,尤以三眼井最负盛名。人们在地下清泉溢流口,依水势流向建三个水池,第一池为泉水源头,作饮水专用;第二池紧接泉水源下流之水,作淘米、洗菜之用;第三池承接前水,用于浣洗衣物。

三池的功能和用途有着严格的区分,并约定成俗,既富有民族特色,又体现了纳西人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呵护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生态观。


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丽江古城仍留存众多三眼井,无论春秋还是冬夏,都叮咚流淌,从未停息。

1

白马龙潭

位于光义街光碧巷,旁边有座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的白马龙潭寺,属丽江古城面状水系。光绪《丽江府志》中有记:“在城西里许,狮山南麓,水从石罅出,村人甃石为潭,广半亩许。南流经中白马,北剌缥五六村,用此汲饮灌溉。”


2

半月泉

位于光义街光碧巷,泉水从隙罅中涌出,积水成渊,形成一个半月形水潭。井旁有一棵古槐,一棵老榆,这几年又在池旁建了两尊纳西妇女取水、洗衣的铜像。


3

狮乳泉

在狮子山山腰有一处狮乳泉,泉与山下相对高度约30米,出水量小,却从不竭不溢,是古城最高的一眼泉。民国时期,有一年大旱,不少泉眼都枯竭了,唯有此泉出水更旺,人们感到惊奇,都来进香祭拜,并以“狮乳泉”之名立了碑。


4

署古井

纳西语中,水神被称作“署”。在井上方,供着水神“署”的画像和牌位。旧时,古城内与此井相邻的几条街的居民,农历正月初一清晨挑此井水作为新的一年的“吉利水”。


5

石榴井

与署古井相邻不远,同属于七一街。井上古树参天,一股清泉从树下池中溢出,现在仍有很多老古城人来这里取水、洗涤,附近的商户也自觉遵循三眼井公约,分潭用水。


6

甘泽泉

位于城东北金虹山麓文林村,清代称石龙泉。泉周有5棵古滇楸树,树龄均在150年,是丽江古城最大的三眼井。泉水经三池流出的水灌溉着泉边的广茂农田,待油菜花花开之际,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山水画。


丽江古城还有一口单眼井非常出名——溢璨井。

位于新义街密士巷中段,纳西语称“阿溢灿”,有两层意思:一为府衙右边的村寨,二为驻兵之地。它是个天然井泉,井上有一块天然岩块,差不多盖住了整个泉眼,水从不干枯。旁边还有可供人舀饮的瓢,甘甜清冽的感觉如古城民风一样醇厚。


一条老街、一口清泉,几代人的记忆,那些老旧的砖石似乎在诉说那些遥远的故事和传说。

如今,丽江古城与时代同步发生着变化,三眼井像是历经沧桑的老人,透露出少有的古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古城重要的小景点,吸引着八方来客。


春夏秋冬,三眼井汩汩水流一如既往的轮回,喝井水的时光似乎渐渐远去了,是否偶尔会想起那个喝井水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