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校“摇号”坑了“学霸”?不会!“苗子”只会更加茁壮

“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是年级的‘学霸’,已经做好了小升初去考名校的准备。可是陕西将要实行民办学校全面“摇号”、“公民同招”的改革新政,我家孩子是不是白学了?我觉得这个政策不公平,我们太吃亏了!”

家住华清学府城小区的雷女士郁闷地说。

4月8日,陕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看到招生入学新政策后,一些“学霸”家长产生了和雷女士类似的想法。

“这是家长们对于新政策的误解。事实上,从长远看,新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公平,对净化教育生态有着重要作用。”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曹莹教授说,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政策对于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领科学教育理念的“定盘星”。

曹莹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管理关乎着亿万儿童的幸福。《通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而《意见》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义务段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他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那么,我们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曹莹坦言,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实施过程并不是很完美,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评价的指挥棒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制度如果不做改革,择校考试就必然存在,孩子也必然会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这些负担是超出孩子们负荷能力的,甚至是令人窒息的。他们没有时间去干更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报上三四个培优班,心里都不踏实。周围很多小学生和家长双休日根本没有时间休息,课程排得满满的,十分辛苦。很多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小眼镜’‘小胖墩’比比皆是。”曹莹说,新政策实际上就是要把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让孩子们有时间和精力去亲近社会,亲近大自然,实现全方位发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新政策是切实为他们减负了。

曹莹认为,当前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其中择校考试就是一种短视行为。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却都在沿着这条路走,且越陷越深。

她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名校度过,孩子小时候在家长的逼迫下进行各种培优补习,参加竞争异常激烈的升学考试。后来,孩子高考考上了一所985名校。然而,以前习惯了被家长逼着学习的孩子,在脱离了家长的管束后,缺乏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加之迷恋网络游戏,大学高数总是挂科。后来,他考研没有考上,大学毕业两年后仍没有找到工作。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去减负是不够的。家长的教育眼光要放长远,不应短视,而应该多思考教育规律,多一些理念上的定力,不要向功利的、狭隘的、焦虑的教育观妥协,一味地给孩子增负。其实这是透支孩子未来的创造力和感知力,最重要的是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受害的是孩子,是我们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曹莹语重心长地说。

曹莹说,教育新政策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儿童。全面“摇号”、“公民同招”是目前最为公平的招生办法,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民性和均衡性,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特别是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曹莹表示,当前,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现有的社会供给仍有矛盾,而学校之间最基础的不均衡在于生源的不均衡。招生入学管理是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这个环节已经作出变革。随着将来各校生源越来越均衡,以及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提升,下一步,就该狠抓学校的内涵建设,最终实现教育质量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

关注我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新政

“公民同招”:划出教育公平的起跑线

“今年我儿子幼升小,终于摆脱择校的烦恼啦!”“我孩子明年上初中,‘公民同招’对他影响到底有多大?”“我家孩子还是上公办学校吧,离家近也适合他。”……这几天,在许多涉及义务教育段的家长微信群、QQ群里,陕西省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引发了热议。

4月8日,陕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何谓“公民同招”?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举范解释称,“公民同招”是指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报名、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办民办学校同步开展登记报名、入学录取、注册学籍等工作。“其实,‘公民同招’,并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陕西省独有的。”张举范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实行“公民同招”“电脑随机录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改革要求,全国一盘棋统一执行。

张举范告诉记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七条,在“完善招生考试制度”中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他说,在国家层面,教育部在2018年、2019年做好普通中小学生入学通知中,都强调了要推进“公民同招”。纵观全国,目前各兄弟省份出台的相关文件,也都明确了实行“公民同招”。

“实行‘公民同招’是让义务教育回归本位。”张举范认为,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基础性、公益公平性以及强制性。他说,实行“公民同招”,才能真正让义务教育回归其本位属性。“公办”“民办”只是举办者不同,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不应因为举办者的不同而不同,理应“公民同策”。在他看来,对于学校而言,实行“公民同招”将为义务教育学校健康发展创建绿色生态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在生源基础相对均衡的情况下,学校办学的好与不好,更多取决于“办学的水平”,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等,而不是“掐尖”来的优质生源。

“‘公民同招’‘电脑随机录取’,可以让孩子们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时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张举范表示,义务教育的招生入学,其本质是“受教育权”的问题,因此,中央和陕西省出台的文件都明确规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目的就是实现受教育权的公平。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有许多家长对“公民同招”仍心存疑虑,“我儿子今年幼升小,如果没有被民办学校录取,则面临被统筹的风险。”家住西安市雁塔区华城国际小区的张女士显得有些焦虑。对此,张举范表示十分理解并坦言,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公办学校之间以及一部分公办、民办学校间存在办学差异,成为家长焦虑的因素之一。他说:“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是当前全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大中城市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对于陕西来说,根本出路仍在于加大、加快公办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尽快消除地市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异,只有‘权利的公平’与‘办学水平均等’相一致时,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梦凡)

审核:方觉晓

监制:方觉晓

出品:西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