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反转,这片儿导演不简单!

要说今年电影上最让人咋舌的事情,当属真人版《小美人鱼》的选角。

女主角定了之后,国内外社交网络一片哀嚎。

不少网友大喊:还我小美人鱼!

毕竟大家早已习惯了爱丽儿红发白肤的形象。

所以这次选角无疑又被定义成一场“好莱坞式的政治正确”。

为了保持角色的多样性而牺牲原著的基础人设,似乎有点儿矫枉过正。

有网友表示:

把黑人女孩儿放置到欧洲童话里,其实更体现不出平等,也谈不上文化多样性,反而透露出一种伪善。

其实,关于这方面的思考,电影人也从未停止脚步。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部被影迷称为十年来美国最重要电影的《卢斯》,就是黑人导演朱利叶斯·约拿对于“美国式政治正确”的多角度反思。

《卢斯》2019
豆瓣7.6

本片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获一致好评,烂番茄媒体新鲜度至今高达91%。

别看名字平平无奇,但卡司豪华,娜奥米·沃茨、蒂姆·罗斯甘当绿叶,给一个黑人小伙子作配。

故事更是一波三折,剧情片拍出了悬疑片的味道,一直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剧透分割线-------

镜头始于一个学校的储物柜,有人打开柜子,放进去一个纸包。

请注意,这是全片的暴风中心所在。

接着是一场演讲,男主角卢斯(小凯文·哈里森 饰)落落大方的表现赢得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镜头转到台下,卢斯的妈妈(娜奥米·沃茨 饰)和爸爸(蒂姆·罗斯 饰)欣慰地看着儿子。

但就在不远处,一个黑人阿姨若有所思地盯着卢斯。

她是卢斯的历史老师威尔森(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饰)。

演讲结束,几波人寒暄,卢斯“学校之光”的形象树立了起来——聪明、有礼貌、谦逊,同时还是田径队主力,真是全方位的优秀。

至此,影片的核心人物都已出场,罗生门一般的故事也徐徐拉开大幕。

导火索是一篇历史作业。

老师让大家以一个历史人物的口吻写一篇文章,学生们都写富兰克林或者卡斯特罗,只有卢斯把自己想象成推崇暴力的弗兰兹·法农。

要是换成白人学生写,估计没什么,但卢斯不行。

他是个来自厄立特里亚的童兵,7岁才被一对白人夫妇收养,两夫妇经历很多痛苦才把他从童年阴影中拉出来。

基于校园暴力事件在美国频发,威尔森老师格外担心,于是她私自翻了卢斯的储物柜,并找到一个纸包。

暴风眼出现了,纸包里装着的是非法且极度危险的烟火,这仿佛坐实了卢斯是个潜在的“暴力犯”,会危害学校的安全。

妈妈对威尔森老师的行为很生气,这不仅是对卢斯的不信任,还侵犯了他的隐私。

可老师劝说妈妈,他背景特殊,他是学校的名片,他不容有错。

晚上回家,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却没告诉卢斯。

吃饭的时候,父母询问威尔森的为人。

卢斯说,老师喜欢用有色眼镜看人。

比如,学校有个叫史蒂芬妮的亚裔女孩,在派对上喝多了跟几个男生出了问题,被她知道了,她就将女孩树立成受害者形象。

父母未置可否。

饭后,卢斯不小心发现了纸包和作业,他明白,威尔森老师对他下手了。

他很生气,觉得老师故技重施。

之前,卢斯的黑人朋友德尚就是被她举报柜子里有大麻才被开除出田径队的,奖学金也没了,前途尽毁。

于是,卢斯开始旁敲侧击威尔森。

一次对话中,卢斯挑衅地表达了对烟火的喜爱,威尔森觉得受到了威胁,她再次向卢斯家长表达不满。

爸爸严厉地训斥了他,并直接问他烟火的事。

卢斯辩解他们田径队会共用储物柜,烟火不是他的。

可爸爸不信,卢斯为此伤心不已。

这也使得卢斯和威尔森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看到这里,你会下意识地站在卢斯这边,觉得老师咄咄逼人。

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卢斯开始行动了。

他查到威尔森老师有个在康复中心治疗的妹妹,之后竟“巧合”地在超市跟妹妹偶遇。

更巧合的是,妹妹当晚就发病了。

另一边,妈妈为了知道真相,联系上了史蒂芬妮,问她派对上的事。

小姑娘说,她和卢斯曾是恋人,不过已经分了手。

妈妈大为震惊,儿子谈恋爱,自己竟然毫不知情。

史蒂芬妮还讲了派对上的事,她说虽然老师怂恿她站出来,可是卢斯不让她说。

妈妈听后心事重重,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儿子了。

史蒂芬妮回到家,立刻把见面的事情告诉了卢斯,显然,这一切都在卢斯的计划中。

之后,威尔森老师开始遭到整蛊。

先是妹妹从疗养院跑了出来,一边哭诉威尔森遗弃了她,一边把衣服全脱掉大闹学校。

接着,威尔森家的窗户被人用红油漆涂鸦,赫然写着:黑鬼,碧池!

威尔森出离愤怒,她认定这一切都是卢斯干的。

加上第二天史蒂芬妮突然找到她,声称自己要告发卢斯,是卢斯强暴了她。

威尔森大为快意,立刻找到校长和卢斯一家,准备“扳倒”卢斯。

但校长显然不想牺牲自己最好的学生,潜意识里就站在卢斯这边。

爸爸本来怀疑卢斯,可是在看到威尔森妹妹的视频后,也质疑起老师。

威尔森冷笑,起身去找史蒂芬妮,却发现史蒂芬妮早就走了,教室里空空如也,她被涮了。

威尔森彻底被激怒,把烟火的事情抖落出来。

可谁想到,妈妈竟当众说谎,声称自己从来没见过什么纸包。

威尔森孤立无援,但这都不算啥,还有一场灾难在等着她。

当晚,她的办公桌爆炸了,引发了火灾,炸的就是那包烟火。

这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学校辞退了她。

至此,我们又会同情威尔森。

但,卢斯真的恶劣吗?也不见得。

首先,威尔森不公正,始终差别对待学生。

其次,卢斯做这一切,都是因为想帮德尚报仇。

他想让德尚重新振作,却被反问:你以为你为什么成功?是他们想让你赢。

是的,卢斯被树立成一个成功的典型——黑人小孩克服悲惨过去完成美国梦。

人们乐于相信,是美国这片民主的热土,让饱受战乱创伤的孩子重新站起来。

所以,卢斯必须完美,这是所有人的政治正确。

不然呢?这口锅谁来背?

影片中,卢斯在人前总是笑,嘴巴张开的弧度都精准得仿佛计算过。

可当没有人看着他的时候,他会慢慢收起笑容,表情严肃落寞。

我们都知道他隐藏了自己,可是,who cares?

他只要走向大家为他塑造的 “神坛” 就好了。

全片只有一处卢斯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就是和威尔森对峙那场戏——

“我不想成为别人的榜样,也不想讨好谁”。

威尔森回答:你还是不明白,美国已经把你放进了一个盒子里。

这里面狭窄、肮脏,你无法动弹,但你只能屈身其中。

只有一点光亮能照进这箱子,但有一些人能触碰,有一些永远不能。

这一切由谁决定?由你自己!

是啊,有人被光照到,就一定有人背负黑暗。

片尾,卢斯继续在演讲中春风满面地说:我的名字意思是“光”,而我能成为一个美国人,多么幸运。

这一刻,他亲手埋葬了那个提起过去会泪流满面的自己。

他选择继续维持这个金身,继续在奔跑中释放压抑。

但你没法说他错了,因为我们都在箱子里,我们都渴望光。

二刷的时候,我发现开头放烟火那个柜子依稀有个影子,很像威尔森老师。

如果始作俑者真的是她呢?

我们无从知晓,我们不寒而栗。

真相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

因为,我们也很有可能成为那个盖上箱子、遮住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