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戒“形式主义”必须一抓到底

日前,中办印发通知,要求必须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由此可见,中央杜绝基层形式主义的立场是明确的、态度是坚决的。

基层最贴近民生,直接服务于群众。基层工作是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改善百姓生活的最终落脚点,政策落实的成效,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之疫情影响,从中央到地方,从组织到群众,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必须力戒形式主义。

自2019年确定“基层减负年”以来,全国各地在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上想办法、亮实招,让破除形式主义、勇于真抓实干蔚然成风。然而,作为作风建设的一大顽疾,形式主义在一些基层依然顽固,甚至延伸出新动向、新表现。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要求部署表面上积极表态、下狠决心,但落实起来推推搡搡、层层转发,甘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的干部调查研究搞形式、走过场,定好“路线”、找好“群众演员”、背好“台词”,让“走秀式调研”掩盖了真相、问题、经验;有的地方“认真”落实“精文简会”要求,“红头”文件少了,“白头”工作多了,会议少了,报表多了,让基层干部被迫成为“基关”干部。

基层是治理体系的“根基”,针对基层工作中暴露的诸多形式主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靶向发力,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发广大基层干部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给老乡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思想上重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不断重申强调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组织路线与正确政绩观,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二是制度上制约。将力戒形式主义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入巡视巡察制度之中。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高高在上”“养尊处优”作风,杜绝“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明确督查检查的标准和尺度,严把会议、发文、台账关,杜绝“作秀式”、走马观花式检查,及时改头换面、督促纠正。三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依托大数据平台。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接整合医院、公安、通信、交通等部门数据,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基层负担。四是精神上保障。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提拔重用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引导带动广大干部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研究制定为受到诬告错告干部澄清正名的意见,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把干部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文/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