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阅读烦恼,最“真实”的解决方法

阅读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享受书中万千世界感受从心到身的愉悦。



但是,无数的问题向你纷至沓来……

想要阅读时——在书店中的每一本爱书都晃着花花绿绿的书壳向你邀宠,于是脑袋一热血,你忘了自己最初想要的是什么,和一本闭月羞花的书牵手成功。回到家一看,你只想要一本钓鱼的书啊,这跌宕起伏的小说是什么时候进入你的袋子的?


做阅读笔记——网上都在夸,做阅读笔记那真是太妙了呀!你也认同这一观点,于是你扛着厚厚的书籍开始一点一点复制粘贴,终于你的阅读笔记变得和一本书那么厚。又或者,你看着厚厚的书籍,无数的划线语句,从开始到放弃,你只做出了一秒的选择。


以上说法是不是过于真实?

其实,只要解决好上述两点,我们的阅读质量就会像坐火箭一般“蹭蹭蹭”地往上升。


一、购买书籍

对于阅读来说,买一本书就是选一条路。书买错了,你在阅读这一方面花再多的心思也毫无作用,所以选书是阅读的一场大戏。可是怎么选书呢?你又会选书吗?

你需要什么书?


你喜欢什么书?

当两个问题向你扔过来的时候,如果你能在第一时间内清楚浮现大致内容,那么以下建议你就可以直接跳过。如果你不能,那我们还是乖乖就地继续往下看吧。


一个人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样的信息,是比较难通过短时间的思考能够获取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长时间一点点在心底累积起来,这样当需要提取时,就可以瞬间获得。但是这样繁杂的信息只通过脑袋记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当然表现优越的“陈独秀”同志可以先行离场了,我们这个建议是说给后面那些坐下的同学听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各位应该是都听过的,对,应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搬出这句话。脑袋记不过来的事,纸可以记下来。


老师今天提到了一位作家,人前人后反差特别大,你特别感兴趣。诶,可以看这位作家的日记了解了解。过了几天去到图书馆时,挠了挠脑袋,啥书?啥人?啥玩意来着?全忘了。

但是,如果你在老师讲完当天,将这样的想法记录在你自己专属的“阅读笔记”之中,到了要找书、购书的那一天,将这一页笔记一翻,好的,你喜欢、需要的书就完美get了。

所以,想要真正学会阅读,首先就得选好自己需要的、喜欢的书籍。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有一点得友情提示一下,从自己日常中择取信息,那必然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这时就需要进行取舍,什么是你最感兴趣的、什么是比较想要去看的、什么是还好吧就那样想看。兴趣值从高到低列举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读书清单。


除了选书,在买书时也需要有所注意。现如今已经是高科技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在选择书籍时是否要考虑电子产品这一块呢?

答案是当然需要,但并不必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书本为什么还能存在?因为纸质书摸在手里就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宁静,所以为了能静下来沉思,将一本书真正的看进眼中、看入心里,笔者还是建议购买纸质书籍。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需要完全摒弃电子书,电子书是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产物,它完全应对着这个时代的海量信息,在闲暇时阅读电子书,可以汲取大量的信息。


关于购买书籍就讲到这里,下一章我们会从做好阅读笔记开始说起。做好阅读笔记是学会阅读的重头大戏,建议大家一定仔细观看。


二、做阅读笔记


明明做阅读笔记是一件小事情,为什么我们大家还是无法攻克它?

因为我们的内心里充斥着拖延症、强迫症……

“麻烦,等下再记吧。”

“这么久都没有记了啊,不想记了”

大家都是不是这样?真实吧。其实除了上述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坑等着我们跳进去,然后就不想从坑里再爬出来做笔记了。

所以,要想好好做笔记,首先就得把这些坑填上。

那么,这里我们推荐一个最好用的办法去填坑——随时去记笔记。

当然,看上去随时记笔记是一个很难坚持下去的方法,大家肯定觉得我们笔者不会推荐这样的不切实际的办法对不对。

这就错了,这个办法并非不切实际,相反很简单。大家只要做到以下几点,“随时做笔记”自然就会成为十分简单地事情。


1.时间

不要拘泥于每天的同一时间去记阅读笔记。比如说一定要在晚上才将当天的读书想法记录下来。

这样做首先容易忘记刹那间的一些奇思妙想。

其次如果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很容易直接忘掉这一件事,洗澡上床就睡觉了

所以,利用身边的工具,例如手机,将这一瞬间的想法简便地记录下来,再搬到读书笔记上。


2.长短

不管长篇与短句,能记下来的都是好阅读笔记。

不要认为自己没什么感想就不去记录,哪怕是记一下“这本书真有意思”、“这书有点无聊啊”这样的句子。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信息量了。

等过了许久,再来回味,说不定你还能从这样短短的语句中回想起这本书。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样做会让你养成习惯。至于习惯论大家就都清楚了吧。

PS:其实不仅仅是阅读笔记,书评、影评、观后感、读后感都可以记录下来,以供日后浏览。


3.选择

当你遇到一本好书时,每一个句子你都恨不得记在本子上,但当你真正去记录的时候……你就是杨过,独臂大侠,手都给你抄断。

这样可是不行的。摘抄笔记,一定要摘抄最最重要的。

那怎么判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笔记呢?

很简单,我们只要合理运用关键词+冷处理就好了。

其实两者都是让沉浸在感性思维的我们去理性思考。在划线时,你的手说,这些句子太美了吧,我要划,我要划!你的脑袋说,不行,这些句子只是美而已,它们不是关键词,不足以代替整篇文章,我们不划,于是你的书本上就会少一道划痕。当然如果你只是摘抄美文美句,那以上方法就不太适用于你。

如果你还是做了满满当当的标记,而你并不想写这么多。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将着本书扔在一边,进行几天冷处理后,再捞出来看看。这时候你就能发现,嗯?其实有很多句子它都代表一个意思,我们不需要抄这么多啦。

这样你就能摘抄到最重要又最短的笔记啦

又一个PS:其实实在是舍不得那些文章,但是真的超级多的时候,就可以搬出我们街道旁复印店啦。打印+粘贴,齐全。


4.笔记形式

我们自己做笔记并不是写正规书评,所以没有什么格式讲究,爱怎么写怎么写。

但这里笔者有一些在摘抄上的小建议,帮助大家更好的做笔记。

阅读笔记前写上着本书的书名、作者、以及做笔记这一天的日期。接着摘抄与自己对这一句话的感想交替进行。

记得在每一句摘抄前做一个符号记录,例如小圆圈;在每一段感想换一个符号记录,例如三角形。这样方便日后分别。


这样去阅读,笔者包你能获得和以前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最后一个PS:本篇根据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总结编写而成,咱是有根据的,不是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