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写作业你焦虑?其实孩子更痛苦!3个方法,让写作业轻松自在

前两天,朋友说,快开学了,她焦虑。

我知道她焦虑什么,作业!她的孩子写作业各种拖拉磨蹭,奖励、责骂都没有效果,孩子甚至会拿玩手机做交换条件,“让我写作业可以,写完了让我玩一会儿手机。”

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在作业问题上很发愁,不仅各种磨蹭,而且不陪着就不写。

真是不知道谁脑洞大开,开了陪写作业的先河。陪写作业无论是从心理学角度将还是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来说都没有半点帮助。

一、陪写会降低孩子的责任感。

我曾向周围的朋友请教,现在孩子写作业是不是真的需要陪?回答都是肯定的,说一年级养成习惯很重要,要让孩子养成回家就写作业的习惯,陪到三年级,习惯已经固定了,就慢慢可以不陪了。

好友说,孩子刚刚上学时,对作业很感兴趣,会骄傲地告诉她老师布置了作业,不用催自己就开始写了。因为陪写风甚是流行,朋友觉得不陪似乎不是个合格的家长,没有尽到责任。孩子写,她就在旁边陪着。后来她发现,她不坐下,孩子就不写。

因为长期的陪写,让孩子觉得作业任务也有妈妈的份儿,任务逐渐转移给了妈妈一部分。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提到过,家长陪写,会让他觉得不完成作业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他和家长共同的事,时间长了,会在心里上对家长形成绑架,养成依赖心,这特别不利于他自我责任意识的形成。

二、陪写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

关于陪写作业的事情,朋友圈流传着大量的段子,极端的会因为陪写作业陪到医院里去的。大多数的成人都对家长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家长辛苦,不容易,现在的孩子太让人操心。可很少有人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上司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他却不走开,就站在你的身后,看着你把字一个个的敲出来,然后还时不时地指出错误,要不时地修改,甚至哪句话写得不好,还要发脾气训斥你。这样的话,你大概一个字都敲不出来,因为你的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任务上,而开始注意怎样不会惹上司生气。

陪写作业的家庭,很少场面温馨,经常是鸡飞狗跳。家长不停地挑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字也写得不工整,怎么边写边玩,怎么写得那么慢……孩子已经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他会担心我做什么又让我妈生气了,我这样会不会惹她生气?她是不是又要骂我了。写一个字,都要瞄一眼妈妈的脸色。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和孩子生气时照一下镜子,我照过,一张扭曲的脸,很可怕,自己都不想多看一眼。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其实是为了逃避,除了作业本身带来的压力外,主要是为了逃避写作业时父母的指责,逃避糟糕的情绪体验。

连养牛人都知道,给牛听音乐,牛肉的质量会好。

咱养一大活人,每天写作业生气,无论是对身心健康还是学习兴趣能有好处吗?

日本的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中提到,“学习是孩子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没有谁能够代替。如果只注重考试结果,孩子很难体会到求知的喜悦。”

如果家长过分重视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作业的对错、工整程度等等,那么陪写作业只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觉得学习是件无趣的事情,总有人在旁边挑毛病,怎么做都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根本无法感受到学习知识本身带来的快乐。

三、陪写作业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写作业,家长在旁边看着,就像是工人干活儿,监工在旁边站着。家长在陪写过程当中,不知不觉扮演了监工的角色,孩子的能力当然无法满足成人近乎完美的要求,管与被管就已经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搞成了对立的两面。

哲学家弗洛姆曾指出,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着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如果说已经开始陪写作业了,怎么办呢?父母们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做法。

一、优雅地陪。

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可以离孩子稍远的地方选一本喜欢的书看,也可以练字,画画。总之,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扮演一个文人墨客,给孩子的学习添一些雅致之气,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要辛苦地写作业,父母却在玩儿。

不少父母都是自己刷手机打游戏追剧,然后撵着孩子去写作业。我小时候经常在电视剧声音的陪伴中完成作业,心里很不服气,但经常被大人说的无言以对,他们说他们上班了,有权利看电视,而我是学生,我就要必须写作业。这样不平等的对话,只能加剧对作业的讨厌。

二、归还权利。

想让孩子体验求知的快乐,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那首先要把写作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负责,因为一个和尚有水喝。开始时可以按照以前的节奏去陪孩子写作业,但中途可以借故离开,比如需要做家务、做饭等等,逐渐减少每天陪伴的时间,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妈妈现在得去做饭。如果孩子在当天顺利地完成了作业,要对孩子的责任心大加赞赏,可以告诉孩子,宝宝真棒,妈妈没有陪你,你都能自己完成作业,宝宝对作业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了。要积极地引导,起到行为固化的作用。

尹建莉老师说,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三、收起控制。

每天经历吐血般的写作业过程,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讨厌作业,讨厌学习。不要对孩子的作业指指点点,以显得自己博学多才,笑话孩子啥都不懂。孩子如果需要辅导,就一万个耐心给孩子讲,

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关键,就是和孩子成为伙伴。把给孩子讲题,当做是给同事讲解业务,尊重、耐心,不要发火,不要唠叨,不要提过分的要求。要尊重一个人成长的规律,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就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孩子在刚学走路时就不能摔跤,刚学说话时就口齿清晰。所以把决定作业质量的权利还给孩子,一个孩子只有在他注意力集中、情绪愉悦的情况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作业,也许这份作业在家长看来是不完美的,也许会被老师批评,但这是孩子求知求学价值感的体现,也是逐步培养他责任感的过程。

不要担心老师批评家长没有责任感,今天家长在老师那里丢了面子,明天赢得的却是孩子自我负责的精神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