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配乐大师,是他们用音符铸就了经典

引子

炎热的午后,一片低低的乌云缓缓压来。

它沉着脸,仿佛受了委屈的孩童。

不一会它便把点滴的泪水洒向了大地,好似寻求温暖的宽慰。

经过雨水滋润的大地万物,此刻却只顾欢快的舞动。

气坏了的云,哭的更凶喽,

于是让更多的泪水化作了雨水,

就在它们落在地表之前,也全都变身为兴奋的律动者。

乌云随风而去,连那淘气的背影也隐藏在远方。

阳光下刚刚被洗涤过的万物,只有绿绿的树和青青的草还在低声耳语。。。

这是听《SUMER》这首钢琴曲时,我脑海中浮出的画面,只有看过《菊次郎的夏天》这部电影,你才会深切的感受到这首为其量身打造的主题曲是如此契合故事的基调,而导演北野武想要传达的核心情感,也随着钢琴琴键的敲击,缓缓韵荡开来。

作曲家久石让用经典之音使经典之影趋于完美,也正是众多像久石让这样的音乐大师们,让世界感知到乐曲赋予电影的魔力。

久石让

大师手中流淌着的这些音符,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震撼,一次次获得内心情感的升华!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

音乐——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没有肤色和地域限制,但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之下,也各自拥有着自己的特色。

那么,就请跟随小编的文章,去探访以下几个国家的电影配乐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吧。

日本

宫崎骏画笔下的那只龙猫,诞生至今业已过去30年了,可是每当听到这部动画的配乐,那圆滚滚,胖乎乎的可爱模样总会翻滚起来。

埙,这种古老乐器的音色本是孤独苍凉的,而在《龙猫》的插曲《风之甬道》中,久石让用埙传递出了明亮豁达的感觉。

在晴朗星空下,仿佛置身在龙猫种植的参天大树之巅,遥看着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而这只可爱的神兽手捧陶埙为你带来心旷神怡的奏鸣。

久石让是宫崎骏的御用配乐大师,从第一部作品《风之谷》开始,直到宫崎骏的隐退之作《起风了》,两人合作长达30年,这大概经历了从相识到理解,再到惺惺相惜的过程。

就宫崎骏本人而言,他对自己的电影作品,应该采用什么样乐曲来烘托,也有着精确的把握,这主要来源于宫崎骏对音乐语言敏锐的感知力。《千与千寻》这部作品片尾曲的运用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久石让仍然承担了整部影片的大部分配乐,而由木村弓谱曲并演唱的片尾曲《永远同在》,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圆润祥和的旋律加上温暖朴实的嗓音,给人直击内心的感动,宫崎骏这部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完全蕴含在了其中。

木村弓

在日本国内,与久石让合作过的导演基本都是大师级的,譬如北野武和泷田洋二郎。

泷田洋二郎执导的那部《入殓师》,当年荣获了许多世界级重要奖项,其中就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桂冠。这部影片的配乐中有一首叫做《memory》,久石让运用的乐器是大提琴,低沉雄厚的音色感叹着世事的无常,而催人泪下的则是那涌动着的坚强。

久石让的影响力其实早已波及到中国,刘镇伟导演的《情癫大圣》,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以上作品均由久石让操刀完成,其效果有目共睹。

情癫大圣

太阳照常升起

日本电影作品最为擅长的就是以亲情,爱情,友情为主题的文艺片,其电影配乐的基调也是舒缓动人的,众多大师级配乐家都有广为流传的代表作,而久石让的作品堪称流传度最广。

在我们了解了以久石让为领军人物的日本配乐界,再把目光投向繁花似锦,大腕云集的美国好莱坞吧。

美国好莱坞

好莱坞,全球商业电影最大的生产基地。说起商业电影,火爆的动作片,酷炫的科幻片以及恢弘的战争片占据主要阵地,而云集在这里的电影配乐大师们,用他们的配乐作品为这种主流商业电影带来了不同的气质。

还记得那部经典的《美女与野兽》吗?作为首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动画电影,其中的配乐功不可没。作曲家艾伦.麦肯赋予了这部动画电影完整的生命力,片中那悠扬婉转的主题曲把爱情勾勒出无与伦比的美丽,而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电影配乐是对其最客观的褒奖。

艾伦麦肯

约翰威廉姆斯,电影配乐届的顶级大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御用配乐师。无论是什么类型,约翰威廉姆斯总能用配乐完成对影片的最大表现力。

1993年,一首名为《辛德勒名单》小提琴独奏曲震惊世人,缓慢沉重的低吟,如泣如诉,仿佛向世人控告着犹太人命运的不公和战争的残酷,这首战争挽歌警醒世人不要忘却二战时期犹太人这段不忍直视的血泪史,牢记人类发展史上这灭绝人性的污点。

约翰威廉姆斯和斯皮尔伯格

伊扎克.帕尔曼演奏《辛德勒名单》

提起科幻片,《星球大战》系列可谓是不能绕过的山峰,那经典的片头曲就是由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当这首气势恢宏的管弦乐交响曲响起的一刹那,一副浩瀚无垠的宇宙画卷随之铺展开来,恰如其分的彰显了大片的气势,引人入胜。

以上介绍的几首经典之作,都是隶属于恢弘,厚重,激昂这一范畴,那有没有流行样式的电影配乐堪称经典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2013年,影星保罗沃克的突然离世,使全球影迷唏嘘不已,也给《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缺憾。随后,一首缅怀保罗沃克的流行歌曲《see you again》红遍世界每个角落。

作为《速7》的主题曲,它并没有特意的渲染悲伤,仿佛在用平静的语调和一位老朋友告别,就这样保罗沃克永远生活在他喜欢的光影世界中了。

保罗沃克

007系列电影已出品二十多部,每次有新作品面世,它的主题曲就会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小编最喜欢的当属阿黛尔演唱的那首《Skyfall》,当属百听不厌系列。

好莱坞出品的电影里,有太多太多经典的配乐为全世界知晓,可写到这里,脑海里出现的那几位中国曲作大师,真是迫不及待的想介绍给大家。

那就让我们把视线拉回来吧。

中国

之所以用“迫不及待”来形容我的心情,是因为下面所提到的这几位配乐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蕴含了对生活的的丰富感悟,还彰显了他们深厚的文学修养,这些配乐的经典程度甚至超越 了它们所服务的影视剧本身。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未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是1985年出品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片头曲的词,字里行间描绘出遭受日军铁蹄践踏下的中国百姓,面对家仇国恨,大义凛然,精忠报国的慷慨之情。

这是首极具中国传统文学底蕴的诗词,它的作者便是《四世同堂》的导演林汝为。

林汝为

在雷振邦,雷蕾,温中甲为这首词谱曲之后,《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就此诞生,京韵大鼓传承艺术家骆玉笙先生一开嗓,那股悲壮之感扑面而来,听者无不热血沸腾,强烈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四世同堂》也因了这首主题曲,历史厚重感更为突出。

骆玉笙

说起雷振邦,他的那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配得上经典永流传了。作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曾经感动了无数观众。

雷振邦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雷蕾身为雷振邦的女儿从未让父亲失望。

《好人一生平安》,《少年壮志不言愁》,《投入的爱一次》,《人间四季天》,《家有儿女》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歌曲都是雷蕾和他的丈夫词作家易茗合作完成的。从雷蕾细腻婉转的曲风中,听众能够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真谛。

雷蕾和易茗

下面出场的这位音乐大家在中国影视配乐界的贡献,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话不多说,奉上他的三部作品。

电影《少林寺》——《牧羊曲》

电影《戴手铐的旅客》——《驼铃》

电影《大海在召唤》——《大海啊故乡》

看了上面的作品表,请快速给出答案,只知道歌曲的存在而对电影名字非常陌生的请举手(少林寺除外),我想观众心中自有答案。

说了那么多,该是这位大师出场的时刻了,他的名字叫王立平。

王立平

奠定王立平中国影视配乐届王者地位的主要作品,当属他对《红楼梦》的音乐演绎。

《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要把这部伟大作品用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以及对这部小说的深刻感悟,是很难完成的。王立平做到了。

红楼梦

87版《红楼梦》被国人奉为无法逾越的经典,现在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把王立平的音乐作品从这部电视剧中抽出,那么它的经典程度会折扣多少呢?

我相信现在许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一定是先接触到王立平创作的几首关于《红楼梦》音乐作品,才去刷一遍87版《红楼梦》的。

以上介绍的几位大作曲家,他们的经典之作基本都出品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反观当下,真的没有算的上经典的影视配乐再出现了,细细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倒退呢?

结束语

早在默片时代,即使再精彩的剧情,再高超的演技,要想让观众有耐心的观看至影片结束,也是很难做到的,于是电影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就是在现场配乐,用最适合剧情发展的曲调来引领观众的情绪,用音乐语言来为电影配音。

而此刻,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音乐家们,正在用他们高超的音乐才华来为每一部经典影视作品锦上添花。

文\\抚琴观影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