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正当时 书香淄博满城春!名人名家寄语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

“书香淄博·全民阅读”暨

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启动,

110余项读书活动丰富多彩

全民阅读正当时

书香淄博满城春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又到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上午,“书香淄博·全民阅读”暨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启动仪式在淄博市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市政府副市长盖卫星等出席仪式,并共同开启此次活动。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现场发布全民阅读倡议书,市图书馆发布了2020年全民阅读书目。鲁敏、王树增、毕飞宇、刘醒龙、王冰等国内文化名家为“书香淄博”建设发来祝福和寄语。

全民行动 共建书香淄博

“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其中,阅读对于形成深刻而持久的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在致辞中说,吹响“书香淄博·全民阅读”的集结号,就是要让阅读涵养城市气质,激发城市活力。针对书香淄博建设,她指出,全民阅读是淄博发展的内在要求,齐抓共建是书香淄博建设的坚实力量,书香淄博是每一个淄博人的实践和追求。每一个淄博人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建设一个学习的淄博、优雅的淄博、奋进的淄博。

为建设书香淄博,充分聚合更多的阅读力量。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图书馆、淄博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分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倡导成立淄博市全民阅读联盟,并为淄博市全民阅读联盟颁发牌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推广还可以用共享漂流的互联网+模式,线上线下共享图书漂流推广人吴晓辉,现场介绍的新模式令人期待。随后,三享读书创始人任纪学也现场与大家分享了三享经验。

4月23日,市级和五区三县、高新区、文昌湖区同时举行书香城市建设启动活动。据悉,我市将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遍布城乡的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淄博市新华书店为基层的优秀阅读推广者们现场送上价值2万元的购书卡。

2019年11月,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推荐活动中,博山区城西街道办事处等3个书香之乡(镇、街道)、张店区新华社区等3个书香之村(社区)、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等3个书香机关、淄博普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3个书香企业、于明等4名阅读推广人被选树为省级典型。4月23日的启动仪式现场,为获奖企业和个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启动仪式上,还向淄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代表授旗。

阅读的力量 带来温暖与希望

受邀参加读书节启动仪式,全民阅读促进会秘书长巩辉感慨万千,“真心希望阅读能带给我们每个人最平凡的温暖,阅读的力量很强大,它会让人萌生出希望,也能让人生充满不一样的色彩。”她告诉记者,今后,联盟将采取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方式,推广场地联用、品牌联创、活动联办、讲堂联作、平台联建。以此来培养市民的阅读习惯,营造文明阅读的社会风气,真正让阅读来温暖淄博这座城市。

就在启动仪式举行的时候,张店车站街道新华社区也正在小区内举办“春日读书分享会”活动,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而此次荣获书香之村(社区)称号,则正是社区发动居民参与阅读、享受阅读最美好的见证。代表社区前来领取证书的张舒嘉告诉记者,新华社区内设有阅读室,除了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每周都会有固定时间开放给社区居民,让大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这里分享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感悟。“我们还会不定期组织自愿捐书、读书分享等活动,阅读在社区内蔚然成风。”

在启动仪式现场,“共享图书漂流”模式创始人吴晓辉的分享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图书漂流活动,总结传统图书漂流的优势和弊端,结合区块链思维和所有权转移模式,创立了‘共享图书漂流’模式。”什么是共享图书漂流?吴晓辉告诉记者,在社区的共享图书服务点,用户可以把手中的闲置图书换成积分,然后用积分换取自己想要的图书,用户之间也可以用积分相互交换图书。“全民阅读时代,共享图书漂流,希望我们的模式能够助推书香淄博建设,让越来越多人爱上阅读。”

作为书香企业的代表,山东华路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丽也有着自己对阅读的理解。“阅读应该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公司设立的‘华路书房’就是给员工、家属和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这样的场所:在这里,安安静静读书,享受生活中不一样的乐趣。”陈丽丽告诉记者,每次看到书房里座无虚席的场景,都会让她倍感欣慰。

人间最美四月天,恰是最好读书时。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全市各级各部门共推出110余项全民阅读活动,悠悠书香,正为凤凰涅槃、加速崛起中的淄博增添力量。

(文/晚报记者赵瑞雪 赵晓雯 图/晚报记者张杨)

名人名家寄语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

与阅读相伴 与梦想齐飞

世界读书日,书香能致远。4月23日,书香淄博·全民阅读暨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正式启动。得知淄博市读书节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如期相约,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敏;第十二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主讲嘉宾、著名军旅作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长征》作者王树增;第十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主讲嘉宾、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第八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主讲嘉宾、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副主编、评论家王冰等名人名家纷纷寄语读书节,愿淄博读者与阅读相伴、与梦想齐飞。

鲁敏

读书要学会 选择与放弃

鲁敏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她首先对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的开幕表示祝贺。鲁敏表示,淄博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所以书香弥漫一直是这个城市的应有之意。

在她看来,书香是一座城市最有生命力、最独特的气质。“我很高兴地看到,淄博能在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建设‘书香淄博’,让书香成为城市名片。”

关于阅读,鲁敏作为一个写书的人,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阅读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最愉快、最长久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人打开自己,与世界连通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她希望淄博读者多读书。

那么,应该读什么书呢?鲁敏为淄博读者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第一条建议,在书海浩瀚的年代,不读什么比读什么更重要,要学会甄别、选择和放弃,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阅读对个人有价值的书;第二条建议,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愉快放松或者某些功利主义,但读者还应该读一些“无用”的书、正襟危坐的书、坚硬的书,这就比如人需要吃粗粮,可能不好吃但对健康有好处,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人生获得更均衡的营养、让灵魂得到更好的安放。

王树增

生命因阅读焕发更多光彩

著名军旅作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长征》作者王树增,是淄博日报、淄博晚报策划组织的第十二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的主讲嘉宾,他为淄博干部群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长征的当代意义:不忘初心、永不言败,点燃了2019年淄博读书节的拳拳爱国情。

王树增说,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更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去阅读那些优秀的书籍,阅读那些对我们的人生富有启迪价值的书籍——在阅读中体会、感受千姿百态的别样人生,这是丰富自己生命的一种好的方式。

“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绝大部分的阅读——包括对所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解读,都是试图寻找支持自己精神健康和强壮的依靠,借以证明自己心中的那份英雄般的梦想不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王树增简短的一句话,让记者回忆起大讲堂上他说起革命英雄主义时的那份慷慨激昂。

王树增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中解读出滋养自己心灵的元素,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都不至于过于简陋,我们会因此活得更宽容、更理性、更有情怀与气派。“最后,祝福淄博的朋友们,生命因阅读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毕飞宇

得知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启幕,第十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主讲嘉宾、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专程发来祝福短视频,他说:“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淄博策划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淄博我去过,在淄博日报、淄博晚报举办的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上为读者作讲座。”

“我去过许许多多的地方,也参加过许许多多的讲座,但淄博的这场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印象深刻呢?”毕飞宇停顿了一下说,因为他在大讲堂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毕飞宇坦言:“我知道孩子是听不懂讲座的,但我依然坚信母亲这样做是好的,因为孩子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我还看到很多家庭一块来听,作为主讲人这让我很欣慰。”离地三尺有神灵,难以忘记毕飞宇在当年大讲堂上的这句开场白,他告诉淄博读者要看到自身的局限性,对世界要有敬畏之心,一时间“敬畏”成为第十届淄博市读书节期间流传最广的热词。

毕飞宇最后说:“今年的读书节活动又要展开了,我想祝福淄博的读者,希望大家都幸福,都有阅读相伴、有文学相伴。”

刘醒龙与各位相伴于春暖花开

在所有名人名家的祝福中,淄博日报、淄博晚报主办的第八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主讲嘉宾、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的寄语多了几分特殊含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国人民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共抗疫情,作为湖北人,刘醒龙首先表达了对大家的感谢。

“亲爱的淄博读者朋友们,在举国助力之下,一千多万武汉人民率先发起关乎人类命运的战‘疫’行动,有悲壮,有英勇,有困苦,有坚强!身为武汉人,我愿以文学的名义,向所有参与、支持战‘疫’胜利,还武汉一块净土的人,致以衷心感激与崇高敬意,顺便报告本人及家人全部安好。”文字具有神奇的穿透力,短短的几句话就让人感动到泪目。

刘醒龙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智慧,但读书方式很重要。怎样读书呢?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培养一种气节。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这是刘醒龙在《蟠虺》开头写的一句话,这也是他的文学理想,在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启动之际,他想与淄博读者共勉。“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此文学理想与各位相伴于春暖花开,秋水长天。祝贺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顺利召开!”

王冰

多读经典 品味人生美好

生在淄博、长在淄博的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副主编、评论家王冰也在第一时间为家乡的读书节发来寄语。他说,我对家乡淄博有着深厚的感情,首先对书香淄博·全民阅读暨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的举办表示祝贺。

淄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仁人志士,也孕育了很多优秀的作家,淄博一直是一个书香满盈的城市。“对于读书,我认为非常重要,尤其对修养一个人的心性最为重要,因为阅读可以和水一样滋养人的品性。”王冰说。

那么,读者应该读什么书呢?王冰建议要多读经典,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从《诗经》开始,《楚辞》、《古风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包括现当代的一些优秀作品,都是我们可以选择去读的好作品。

“最后,祝愿家乡淄博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足,希望每个人都能捧起一本书细细品味人生的美好。”王冰说,作为一名淄博人,能在这个美好的春天与家乡人民说读书非常高兴,也期待“书香淄博”建设能为家乡带来独特的不一样的文化气质。

(晚报记者郝永勃 刘洪霞 沙红翠 赵瑞雪)

读者期盼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

聆听大讲堂 文化新期待

“文化名家的到来,开阔了淄博市民的文化视野,倍增了淄博市民的文化自信”“读书节大讲堂改变了我,它让我对生活充满热爱”……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年龄与身份,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爱书人。12年读书节大讲堂,他们几乎不曾缺席。在他们眼中,这场爱书人的盛会,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家庭乃至整座城市在书香浸润中的悄然改变。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大幕开启,“重头戏”读书节大讲堂也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择期而来,听听他们对今年大讲堂有什么期待?

姜艳平

聆听大讲堂 倍增文化自信

读书节大讲堂,是淄博市读书节的重头戏。认真聆听了历届大讲堂的文化工作者、淄博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姜艳平说,自己不仅是参与者、学习者,更是获益者。“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淄博是我们的使命与职责。”姜艳平说,通过读书节大讲堂,诸多文化大家来到淄博,与淄博读者分享阅读的经验、人生的经验,开阔了淄博市民的文化视野,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高度。

姜艳平用“高、大、广、强”四个字来总结读书节大讲堂。

高文化品位,文化名人与他们所作的高端文化讲座,提升了淄博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大文化视野,在一个地域中待得久了,很容易产生局限性,名家的到来,开阔了淄博市民的文化视野;广文化视角,通过大讲堂,我们发现有一些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强文化特色,数届大讲堂都以不同方式、从不同方面呈现了淄博优秀的地域文化。

以第五届读书节大讲堂主讲人王蒙为例。“他自身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以及对人生体悟的练达的况味,给我印象深刻。”姜艳平认为,读人即是读书,当王蒙把人生沉淀的精华娓娓道来,听众就会看到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他丰富的人生。同样,平时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是在读人。人与书之间的微妙,在大讲堂上充分彰显。

“此外,很多文化名家来到大讲堂都不约而同讲到聊斋、齐文化等淄博优秀的地域文化,如莫言、张炜、马瑞芳等,这让淄博市民倍增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优秀地域文化也有很好的作用。”姜艳平表示,无论是一个城市、一份事业或是一个人,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力量来支撑,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一个爱读书的城市,一个把阅读作为文化自觉的城市,是温暖的、有力量的,更是充满希望的,而这也将成为我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精神之源。

翟焕远

当好爱读书的倡议者

“春暖花开最好的季节,总有一件大事让我翘首期待,这就是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大讲堂。如今,走过十几个年头,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无法用数字来计算和衡量。”山东省作协会员、《华夏孝文化》杂志主编翟焕远说。在第六届和第八届读书节启动仪式上,翟焕远作为爱书人代表向广大淄博市民发出读书倡议,也让他的心中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说起读书节系列活动,最让翟焕远印象深刻的还是读书节大讲堂。从马瑞芳、张炜,到莫言、王蒙,再到杨争光、刘心武等国内文坛名家的到来,对文化名城、书香淄博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翟焕远说,听完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主讲的第二届大讲堂,他回家马上读了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这两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上世纪后期中国文学天空的双子星座,是被公认最能体现张炜艺术气质的作品。

“参加了十几届读书节大讲堂,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生活也由此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翟焕远说,参加读书节,大大丰富和开拓了他的创作视野和创作水平。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他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无冕之王》《舆论监督》《凤凰岭》《岗上岗下》《西冶街》等,后三部小说还分别获得2016年度淄博市文学创作重点扶持作品和2017年度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重点扶持作品。

翟焕远说,读书让人愉悦,书林是一个最可逛,最应该逛的好地方,景色无限,奇妙无穷。“人生有限,学海无涯。阅读使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和知识大海的博大精深。唯有通过阅读,才能屡有斩获,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作水平和热情。”翟焕远说,每年的读书节大讲堂就像一本大书,让人翘首以待。

王凌云

“约会”文化大家很幸福

自2008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有一次很幸福的“约会”,让中国电力作家王凌云满怀期待。接受采访时,她告诉记者,约会的对象和书有关,正是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倾情策划组织的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

“读书节大讲堂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名家,从不同角度阐释阅读与创作、文化与历练及读书与生命的微妙关系,引导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做一名知识的追求者。”王凌云说。她与读书节大讲堂的关系如师生,从2008年第一期到2019年的第十二期,她期期不拉,总会最早赶到,将一位位文化大家讲到的知识全都记下来。12年来,她也从一名阅读者成长为一名中国电力作家。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可能是你亲身经历,也可能是你听到的,或者是民间传说,将这些不同故事巧妙组合到一起,就是故事的大串连,就是一篇好小说。”王凌云告诉记者,莫言在第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上的这番见解“点拨”了她。“当我静下心来观察生活时,发现我身边就有好多精彩的故事。你看,电力人在狂风暴雨中保电的场景;你看,‘善小’志愿者为老人点亮了一盏灯;你看,迎战新冠肺炎疫情,不顾个人安危冲到一线的电力人……为什么我不拿起笔去记录他们呢?我跟着莫言老师,也学会了讲故事。”

2019年,读书节大讲堂请到《长征》作者王树增。讲堂上,王树增说,当代青年对中国民族历史的解读远远不够。“在他讲述《长征》故事时,我不止一次落泪,长征是一个读不完的历史事件,从任何角度解读都可以发现感动,而这种感动常常唤起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听完讲座后,王凌云在所在单位专门组织发起了《苦难辉煌》读书活动,将《长征》里的故事用情景剧展现出来,受到同事的喜欢。

最后,王凌云对记者说,喜欢阅读,因为喜欢它带来的温暖和快乐,更因为相信阅读一定会创作更多可能,期待今年继续和“大家”约会。

郭法绪

阅读让我对生活充满热爱

已耄耋之年的郭法绪老人,是一位草根艺术家,从1993年淄博晚报创刊,读晚报、剪晚报就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晚报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他都积极参加,12年读书节大讲堂他更是每场必到。

在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启幕之时,记者到老人家采访,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摆满了12年读书节大讲堂的门票、剪报、签名以及老人自己总结的历届大讲堂主题、主讲嘉宾和主要内容“清单”。“我经常拿出来学习,读书节大讲堂改变了我,它让我对生活充满热爱。”郭法绪老人说。

眼前的一幕和老人的话让记者热泪盈眶。通过文化名人的讲述,让更多读者爱读书、爱生活、爱淄博,是大讲堂一直追逐的文化梦想,如今梦想正在逐渐照进现实,让人欣慰。

郭法绪回忆说,2008年第一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就在淄博掀起了一股奔涌的阅读热潮,唤醒了大家对聊斋文化、对全民阅读的重新认知,他也在一次次大讲堂中长知识、学文化、看人生。

让郭法绪印象最深的是第五届读书节大讲堂。“王蒙的传奇人生,本身就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厚书,他幽默风趣的演讲更让我从大家身上看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奇妙无比。”郭法绪表示,一年一次的大讲堂熏陶,让他找到了阅读写作的乐趣、生命存在的价值,他从一位农民成为一名散文家、书法家,而且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参加植树、环保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采访最后,老人说,感谢淄博日报、淄博晚报举办的读书节大讲堂,让读书成为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希望更多朋友一同分享这份美好。

(晚报记者郝永勃 刘洪霞 赵瑞雪 沙红翠)

时光匆匆,

凡事都是可以放下的。

但是,最美的事情还是:

一起读书吧!

最新!淄博公布一批人事任免!多部门一把手调整!

淄博聂勇等24人涉黑案判了!数罪并罚,主犯获刑25年

极度危险!淄博已达最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