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首次发布“瞪羚谷”规划!

成都高新区“瞪羚谷”来了!

在今日举行的

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

成都高新区首次对外发布

瞪羚谷公园社区城市设计规划,

其中包括铁像寺水街二期、国际学校、

文化艺术中心、天府长岛二期等大家期待的

六大重点项目↓↓↓

(请把手机转90度)


成都高新区瞪羚谷公园社区

3分钟了解“瞪羚谷”▼


今年初,成都高新区出台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勾勒了以瞪羚谷、骑龙湾、AI创新中心、

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天府软件园

六大产业社区为据点,

打造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发展路线图。

其中,“瞪羚谷”备受关注——

未来,这里将着力打造

人、城、产融合发展的生态谷地,

成为成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

重要承载园区。

瞪羚谷公园社区效果图 ▼


什么是瞪羚谷公园社区?

聚焦数字文创、金融科技细分领域,重点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推动“文创+”“科技+”“金融+”融合驱动,构筑湖墅生态、产业社区、文化艺术中心交相辉映的瞪羚企业快速成长聚落。

定位?

中西部产业生态最完善的数字文创+金融科技都市林盘

有多大?

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39%生态用地、46%生活用地、15%生产用地。

在哪里?

北至锦城湖公园、南到盛邦街、西接成都市双流区、东到益州大道。



三大主导功能

瞪羚谷公园社区规划设计图 ▼


● 生活功能:

天府国际社区、国际学校、铁像寺水街等。


● 生产功能:

瞪羚企业聚集区、文化艺术中心等。

文化艺术中心效果图▼


● 生态功能:

锦城湖公园、天府绿道、栏杆堰绿廊、肖家河绿廊等。

六大重点项目

铁像寺水街二期

占地面积84亩,建筑面积8.71万m²



国际学校

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2.5万m²



文化艺术中心

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6.6万㎡

主导功能:文化艺术中心+会议演艺中心

设计团队: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团队



空中双层连廊建筑群

占地85亩,建筑面积24万㎡



天府长岛二期

占地75亩,建筑面积10万㎡

主导功能:数字文创+金融科技



数字文创产业楼宇

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7万㎡

主导功能:数字文创+金融科技



国际范、成都味的天府都市林盘社区

瞪羚谷公园社区效果图 ▼


●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挖掘本土元素,强调国际范与地域性兼具,将极具东方建筑特色的材料元素,运用于以艺术中心为核心的建筑群体;现代化的建筑空间,体现瞪羚谷的时代感,瞪羚谷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国际化社区。

瞪羚谷公园社区效果图 ▼


● 具有川西林盘特色的公园社区

按照公园城市的理念,呈现川西林盘的建筑特色,瞪羚谷构建宜人公共空间,以低密低强的城市形态,加以控制,借助公园和水势,形成景观环抱的低洼产业绿岛谷地。

川西林盘效果图 ▼


● 营造安全、便捷、生态、活力的慢行系统

依托场地周边绿道,以下沉广场为核心、下穿廊道为补充,融合周边生活配套,营造安全、便捷、生态、活力的慢行系统。

慢行绿廊&下穿廊道效果图 ▼



● 构建生态、立体、活力的地下城

将利用TOD开发模式,增加地下垂直绿化,构建网络化、街区化的地上地下空间联系体系,打造文化和产业枢纽,实现片区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的一体化。

TOD站点效果图▼


下沉广场效果图 ▼


● 便捷交通出行



以实际为准 ▲

构建“五横五纵”骨干路网系统

东西向:府城大道、锦城大道、绕城高速、天府一街、天府三街

南北向:成雅高速、铁东快线、剑南大道、益州大道、天府大道

打造“三网融合”换乘公交系统

轨道网络+公交网络+慢行系统

实施“互联互通”地下空间系统

围绕重点区域,构建内外步行道与环形车道,实现步道、绿道、轨道公交、车行道全系统多方式的连通

提升“一核两带”绿道慢行系统

锦城湖核心+栏杆堰绿道、肖家河绿道



瞪羚谷公园社区效果图▲

按照公园城市的理念,

瞪羚谷构建宜人公共空间,

以低密低强的城市形态,

加以控制,借助公园和水势,

形成景观环抱的低洼产业绿岛谷地;

结合川西林盘建筑特色和新中式的建筑风格,

将片区打造为国际范儿、成都味的

天府都市林盘社区。


信息来源: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和规划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