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按下贫困消除键 继续抒写致富经


疫情让今年的春天格外寒冷,然而,在商都县顺心小区内的脱贫车间里,生产的热火朝天成为商都县一道动人的风景。脱贫户赵二女,原居住在商都县西井子镇狼窝沟村,异地搬迁至顺心小区,如今在脱贫车间内开始了新的生产生活。赵二女高兴的介绍说,我和我老伴儿都有慢性病,之前也是贫困户,异地搬迁后来顺心小区居住,还能在小区里的脱贫车间打工,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呢。

目前,商都县通过帮扶单位对口援建、政府投资、合作共建等方式,共建起17个扶贫车间,遍布商都县各乡镇,扶贫车间涉及集装箱编织、羊绒絮片服装加工、和蘑菇种植等行业,吸纳就业总人数2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7人,2019年带动增收合计16800元。

带动就业,发展产业,始终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长足动力,商都县依托其独特的气候和交通优势,用心打好"绿色农业"牌,全县78家农牧业龙头企业和591家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聘用、订单合同和服务协作等方式,构建起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共带动26352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家住在商都县小海子镇六号村村民李清就是产业带贫的受惠者。

李清说,"外面天气冷,不能干活,但我们从3月中旬就来村里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大棚内打工了,4月份又开始在基地育苗、插秧子,接着我们再铺菜板、移菜苗、砍菜、割菜,我们这10来个打工人,都是60多岁,越能挣钱,身体也越觉得强壮了。"

同时,商都县积极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通过"资源开发""兴办实体""土地流转""资产盘活""服务创收""乡村旅游"等"抱团共赢""捆绑式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脱贫致富产业,推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县2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现金收入和集体资产达到3.92亿元,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商都县玻璃忽镜乡阳高村的集体经济种植的果蔬大棚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共有大棚30个,去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5万元,创收的部分又用于棚内经济再生产,如今在该村驻村工作队员精心照料下,棚内葡萄苗长势良好,成为阳高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活力。

商都县玻璃忽镜乡阳高村的第一书记付道宏介绍说,"村内种植大棚所产生的的村集体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村内公益事业,2019年带动贫困户增收,他们其中收入高的有一万余元。"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商都县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2019年如期实现县摘帽人脱贫的目标,使全县19275户42554人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商都县摘帽不摘责任和帮扶,商都县继续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下好防贫绣花功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审核:薛强

发布:商都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