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云”知道,宽带先生田溯宁在慢慢熬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梨枝

出品 | 机构投资者评论

“产业互联网”这个投资圈的热词(虽然IIR依旧认为产业数字化可能是更合适的概念),在2014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宽带资本田溯宁就宣告过。可直至2018年,在乌镇的同一场合,经过马化腾之口,“产业互联网”才真正被认可。这位昔日被称作“中国互联网主建筑师”的田溯宁,被光环照耀的时刻少了许多。

1994年田溯宁携丁健创办的亚信,曾是能量中心,无限辉煌。1995年开始帮助中国电信做Internet的基础建设,与新浪、网易、搜狐同批于2000年登陆纳斯达克。千禧年的互联网,是资本的宠儿,中关村的上空到处飘着现金,资本不断敲着狂欢的鼓点,田溯宁身边走过的人才,也是众星闪烁。孵化出微信的张小龙曾经帮田溯宁做过邮件系统,UC创始人(现小鹏汽车创始人)

何小鹏、华兴资本包凡都曾在亚信工作,杨元庆和田溯宁同出中科院体系,李彦宏初创百度后,第一次融资就找到亚信科技(但碍于当时亚信科技正筹备上市,亚信并未投资百度)。

2014-2017年,一年一度推杯换盏,四年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保留节目就是丁磊的饭局。如日中天的大佬们有序的地位和关系远近几张照片似乎就可一窥究竟。时间是晴雨表,照片里的人和座序每年都在变化,但戴着椭圆眼镜的田溯宁4次皆为座上宾。

自嘲自己原本在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研究西部两种小草的生态学博士田溯宁,因为戈尔(彼时为参议员,后任美国副总统)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讲而回国创业,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1997年,他曾印了几千本胡泳的《网络为王》送给中国各省官员,普及互联网,当年游说地方官员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官员们哪里能理解海归派的长篇理论,直接让他去找交通厅。

后来在张树新(创办过瀛海威,曾与田溯宁共同作为网通CEO候选)共同推动下,《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罗庞帝第一次访华,国务院信息办组织“数字化信息革命报告会”,开启中国互联网启蒙第一课,在政府、商业和公众层面,终于唤醒了中国的互联网意识。

此后,像加了催化剂一般,瀛海威因为缺乏合适的融资机制被资方逼入困境,拿到风险投资的张朝阳正式创办搜狐(1998),网易(1997)、新浪(1998)、腾讯(1998)相继成立。从禁忌中解放出来的知识和智慧,颠覆现状的技术精神、力量与灵感,经由互联网,走向中国,走进我们的生活。打破了原有的资源获取及分配方式,使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视野与创业机会、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想象空间。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田溯宁会认为,互联网比蒸汽机带来的革命更伟大。

当然,田溯宁更加知道,可靠的搭档比技术革命更加重要。共同创立亚信的丁健(现金沙江创投创始合伙人),是田溯宁在美国大学校园BBS一个专门讨论中国信息科技业界前途的论坛里认识的,算是最早一批的同道“网友”。亚信融资困难时,得益于顾问冯波的帮助,田溯宁前后获得王功权(时任万通国际董事长,8个月后因故撤资)、富达、华平、中创等1800万美金的投资,这在当时也绝对不算小数字。1999年,亚信上市前夜,他突然抽身扛起建宽带的任务,赴“中国第三电信”网通任CE,没能为自己的“骨肉”敲钟。作为唯一一位空降大型电信企业的市场化管理者,在政府、国企、外资银行与外企(中科院、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新闻集团、高盛等)股东的多方复杂关系中,田溯宁谨小慎微的平衡,也在至高处快速打开新的基建版图。

2003年,他撬动新桥资本、软银亚洲基金“蛇吞象”收购亚洲环球电讯,并推动网通于2004年在纽约、香港两地顺利上市;2005年,网通收购电讯盈科20%的股份、引入西班牙电信;投资聚友网络(与新闻集团合资运营 MySpace中国业务,由默多克的太太邓文迪、田溯宁等担任董事)、与黑莓基金合资建立1亿美元基金等。某种程度而言,田溯宁早已超越人们所熟知的“宽带先生”,成为最早一批游弋于国际的产业资本代表人物。


高贵的建筑师

当年亚信的老搭档丁健,早在2003年便隐退亚信,接受林仁俊邀请成为金沙江创投创始合伙人;2006年,田溯宁也终于辞任网通集团CEO。可能也是受当年网通与新闻集团合作时KPCB创始人Tom PerKins在董事会上发言的启发,田溯宁创建了宽带资本。

当年成立亚信时,田溯宁甚至不知商业模式为何物,并遭遇资金链断裂的窘境,而百经杀场的2006年,田溯宁以3000万美元起步,出资方包括中信资本、中国网通、电讯盈科、WPP等,正式变身投资人。

当然,他也同样付学费,先后任联想集团、万事达等跨国公司的独立董事,他认为联想属国内最国际化的公司,万事达则是产品最国际化,都值得取经。每年的硅谷考察,也被列为他的必去行程。

2008年,宽带资本第一支人民币基金——诚柏基金跨越募资的最高门槛,顺利获得5亿社保基金的出资,当然,持续的出资方还少不了中科院控股与泰康。在摩根士丹利操刀诸多大项目的胡祖六想得而不可得的事,田溯宁轻轻松松做成了。

这个颇具中国特色,又长有国际面孔(CBC一直在中文名称宽带前面)的宽带,先是经历一段持续常规的投资训练过程,以消费互联网及企业互联网为轴投资TMT项目,之后开始凭借对政府机构和监管层面的理解和资源优势,成为国际公司进军中国的沟通桥梁,如投资“中国版”领英,Airb&b,Evernote等。在此维度上,红杉也跑来与宽带合作,江湖地位不可小觑。

之后, “云计算”、“大数据”再次成为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极其敏感的田溯宁奔走呼告的新名词。2009年某天凌晨的2:00,他还曾给国内150多个企业家和好友群发消息普及“云”,“从晓初(中国电信总经理)到马云”,一个都没落下。

2011年7月,田溯宁与牛根生、马云、张醒生(田溯宁离开亚信后的接任者)等人在内蒙古考察,15年宽带资本牵头81.5亿元的投资在内蒙古建设云计算基地。同年,亚马逊数据中心与宁夏西部云基地科技落地合作。

但所有的林林总总,千帆过尽,田溯宁从来没有忘记过亚信。2013年5月,亚信联创(Nasdaq:ASIA)和中信资本(Citic Capital Partners)宣布,双方已签署最终的私有化协议。交易完成后,亚信联创将被以田溯宁为首,包括中信资本、宽带资本等机构在内的私人投资者财团收购,从纳斯达克全球市场退市,变成一家私人控股企业。

2014年,田溯宁以亚信集团执行董事长的身份,重回亚信。回归后,他将集团一拆五,分为亚信软件、亚信数据、亚信安全、亚信在线、亚信国际。亚信安全即为亚信科技于2015年收购趋势科技中国后分拆而来。2018年,亚信科技重新在香港借壳上市,百度、联想等为其基石投资人。

一手上市公司与产业,一手“退居二线”的宽带资本,宽带成为亚信产业抓手附属工具的作用愈发明显。

田溯宁乐意赌人,身边的朋友们也从没离他而去,按道理是极适合做投资的。比如当年赌对了网友丁健,后来持续押注的对象是张明正(老田的挚友、曾合作成立天云科技,并为被收购的趋势科技创始人),但唯一特殊的是,老田的情怀,似乎一直在念念不忘的事业心上,所以血统高贵的理想主义老田会说:“我的遗憾是没有做成一家大公司”。但可喜的是老田已经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排兵布阵,迎“云”来。

“在云端”,用后视镜关照未来

如今,“计算”与“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不离场,娱乐世界与信息世界充分融合。它令组织扁平化,打破传统的中央集权,它令人们更容易接近,在一个大而多孔的空间内,有机会听到小而独特的声音。

如今,他们就像空气和水,革命仿佛业已结束。但今日人们的核心困境在于,关心数字商业的人数不胜数,但关心数字社会底层基础问题的人少而又少。

我们需要解决个体隐私与信息公开间的冲突,信息安全与自由便利的冲突,政府监管与个体自治间的冲突,激发创意与知识产权的冲突,等等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田溯宁的“蒸汽时代变革”,还远未到结束。

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要求我们重新界定信任的边界,数字社会的复杂性质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固有的自由与安全的概念。国家以安全之名牺牲公民自由与隐私,安全与自由之争随处可见。到底如何才能建立数字信任?一切在云端后,我们有可能同时获得自由与安全吗?

法国已故总理克莱孟梭曾讲过一句名言:战争太重要了,不可以把它交给将军们。年轻的技术精英们掌握编程技巧,熟稔代码,也颠覆了传统精英的位置。我们不知道非IT出身的田溯宁,计划用什么秘籍最终执掌“云端”一片领土,但可以确信的是,数字一代的成长,除了技术,也需要新的教育、新的素养、以及新的数字伦理,为人类重新赋权。

田溯宁谈5G、安全与云

将来会有很多张网

3G、4G是一张网,5G将来会有很多张网。5G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实现网络切片、网络的个性化。当个性化、差异化出现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5G时代,运营商这张网络开始有了普通舱、公务舱和头等舱,而且还有‘空乘’,5G之前全是一样的。

如果商业模式做不好,就是吃大锅饭

我们的企业今天还在传统的经营方式,ERP系统、决策流程。销售环节还是漫长,需要开大会,需要讲PPT,需要线下喝酒、吃饭,建立信任感。5G带来的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每个产业都会被它影响和变化。如何很好地利用5G这样新的连接、感知的网络来改变我们的企业,来改变我们的商业?

5G时代如果商业模式做不好,就是吃大锅饭。5G的时代要根据不同的价值应用,不同的时延来计费,有人现在提出多变量计费,用这样的方法才能使生态系统更加健全。所以产业链各方应共同探索在5G时代跟最终用户、软件提供者、运营商和政府一道,如何探讨这样一个时代可持续的收费方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任何事物在面对变化时,如果不顺势变化,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我们认为能够通向未来,拿一张船票,船能不能驶过去,还需要战略、产品、商业模式、管理团队,甚至还需要很多运气成分。

产品公司变成运营商

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公司不再是产品公司,而变成了运营商,24小时在线,我时刻感知你的状态,万物互联的时候,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可能又会变成一个按质量付费,按数量付费,按各种各样的服务来付费。Moment, 很有意思的一个词,中文是关键时刻,像滴滴打车,下雨天价格要提起来,人们在不同的时刻对价格敏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新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地出现,会更加合理,使这个社会更加进化,更有意义。

ST技术释放云网之力

环境带来变化,存活的物种是适合新环境下主宰,而新商业物种竞争所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ST(网络安全技术)。ST技术必须与IT、OT(运营技术)与CT(通信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实现全面侦测、精准识别、快速响应、即时弱化、敏捷恢复,才能为我们的产业互联网变革充分释放云网之力。

网络安全是国家战略

互联网发展到如今,网络漏洞和信息泄漏事件层出不穷,安全正变得尤为重要。从长远来看,下一代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对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已经上升为成为了国家战略。

但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说规模稍微大的企业,能不能赶上这一波技术浪潮,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能否上一个大台阶。另一个是对于中小创新的安全公司,B2C业务的公司可以做得非常大,但B2B的业务很不好做,一般都要7到8年才能见到成果。

目前的B2B业务现在都是靠风险投资来支持。但由于风投资金有周期性,一般都熬不长,而且,一旦对大企业或者政府,还需要客户关系,政府支持,对于中小创新公司来说,还是很难的。但是我相信,十年,中国会出现世界级的安全企业,拥有全球的体量、影响力和全球领先的技术。

在信息安全自主创新方面,第一个是在国家立法层面,要研究数据所有权等问题。第二个是要有数据应用的自主产权软件。第三是基础设施,像网络、服务器的芯片都需要自主化。这三块可能对创新的定义都不一样,好在大家都非常重视,相信这个问题也逐渐能够解决。

IT架构正是创新的好机会

未来,物联网时代,所有的东西装上了芯片,后台都可以统计各种数据。

我觉得目前,整个IT架构没有设计好,难以支撑庞大的数据。但这正好是创新的机会。

我们现在是刚刚把灯点上,实际上电力工业发展一百年的时间,全世界才变成光明。IT行业60年过去,未来40年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