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包凡“点赞”科创板

1. 如何看待科创板?

(包凡)中国现在的确到了创新的深水区,以前的创新更多是模式创新,现在已经进入技术创新阶段。但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比如芯片设计、生物医药等等,距离真正能够具备商业产出能力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这对于创投行业PE、VC等资金的压力相当大。我认为科创板的推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实际上是在创投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作为退出渠道之一,科创板的本质就是为尚存一定风险但又充满前景的企业打开一扇门,通过公开市场化解风险。有这样的一个接力棒相当重要,能够更好地鼓励上游的创投行业,更加踊跃去支持技术创新公司,也为有能力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带来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

2. 是否认为不具备太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新经济企业也会造成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包凡)市场就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我们要学会尊重市场规律。创业这件事,成功率本身就低于1%,但我们要允许失败的案例,不要因为个案的失败来否定这个行业,这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中国政府对于创投行业发展的支持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纵观世界各国,这样的支持都不多见。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支持?是通过补贴?还是通过更为市场化的机制来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我一直倡导的就是尊重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

只要大的宏观方向是对的,就不需要过多地行政干预,尤其是在与民营经济交流当中你会发现,大家本来就是在市场规则里面成长起来的,你要解决他们的问题,还是得通过市场化手段,而非简单的行政手段。

核心就在于,政策制定尤其是落实执行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有一个正确的期待值,带着足够的耐心去做事情。

我认为通过市场化手段去解决当前经济结构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中药,实际上是在调理,需要慢慢渗透。市场是个机体,这种机体本身生长调节能力非常强大,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就等于开一帖猛药,期待一帖药下去立刻见效,但有时反而事与愿违。

3. 对今后创投行业发展的预测

(包凡)我们这一代金融创业者是非常幸运的,处在两个大的行业周期交汇点。一个是中国新经济的崛起,从20年前的一无所有到今天,2017年新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还会持续上升。另一个就是金融行业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无论是证券、资管、财富管理,各项金融业务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我们的资本市场体量很大,但是从成熟度、复杂度、专业度方面都有欠缺。

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们在能看到的未来,中国经济虽然会有一些波折,但总体趋势仍是继续向前进,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但在中国经济这艘航母前进的过程中,你抓住的机会是那些,能走多远,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