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问题少女,偷盗、去酒吧叫男服务员,谁来为孩子的未来买单?

李玫瑾教授说过:"所有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都是滞后反应"。

14岁问题女孩罗某京,已经被大家熟知,可罗某京的问题,归功于父母的不负责任。让原本这个花一样的女孩,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们都希望她能"改邪归正"可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罗某京去办公室偷盗监控抓拍

一、父母要的随便,孩子活的随性

罗某京的父母,是在浙江打工认识、同居后生下了她,两年后罗某京的妹妹出生。罗某京的家庭并不幸福,父母时常争吵,一次争吵后妈妈带走了妹妹,罗某京由爸爸托给弟媳妇帮忙照顾。罗某京5岁时,婶婶病逝,一直跟随爷爷生活,罗某京虽然父母健在,但却跟孤儿没什么区别。

监控拍摄

父母对生活尚无规划,孩子已经出生,感情基础不牢靠,离婚在所难免。父母对自己的生活不负责任,要孩子也只是徒增伤悲。也许有人说是为了"传宗接代",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孩子身体、心智尚未成熟之前,不接受管教,怎么会有自我约束能力、怎么会像成年人一样有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如果说生而不养,害的是孩子的一生,而养而不教,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危害的是整个社会。

民警缴获赃款

新闻中还提到:罗某京的父亲罗兴华曾在家小住半年,邻居反映,罗兴华很少跟女儿沟通,但打的比较严重,还饿饭。父亲用铁丝把罗某京捆在杆子上,并捆住双手,爷爷把铁丝剪断,将罗某京锁进屋子里。为此罗兴华跟父亲大吵一架,外出打工。罗某京趁爸爸睡着,抓来毒虫放进爸爸的被窝里。

罗某京老家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已经失去了对孩子管控的权利,这一切都源于父亲角色从小的缺失,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不好。我们常说,小孩子懂什么?孩子能感受到对他的爱,这些感受成为以后约束他的因素。

李玫瑾教授曾说:"3岁之间有恩与他,3岁之后立威与他"。3岁之前,罗某京与父亲的亲子关系几乎是空白,孩子长大想要立威时,孩子又怎么会心服口服呢?还是李玫瑾教授那句话:"问题都是滞后反应",想要弥补,为时已晚。

罗某京在夜市做指甲

二、爷爷的袒护,罗某京犯罪的开始

罗某京偷表哥5000元钱时,爷爷帮忙打掩护。即便罗某京逃学、偷盗,爷爷知道后还很骄傲地跟村里人说,孩子有本事,不花钱去了很多地方。

罗某京即便拿了村民们的东西,村民们也不会去找罗某京讨回,一是爷孙俩没有偿还的能力,二是罗某京有个不负责任的爷爷。罗某京拿村民的东西,爷爷不但不指出错误,还为罗某京找借口,开脱罪责,孩子没接受过教训、承担相应的责任,她也不会明白,何为对错。是非观不明确的罗某京,在爷爷的庇护下,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正如李玫瑾教授说的那句话:"成人的犯罪行为,倒退至童年,你就能找到原因。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造成的"。

罗某京逛夜市

三、像杂草一样疯长的罗某京,受不了约束

曾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描写留守儿童的,形容留守儿童像杂草一样疯长,罗某京就是杂草中的一员。

11岁还在上4年级的罗某京,上课随意走动、跟同学说话、扔纸团,影响她人学习,学校劝退。爷爷不想让孙女退学,找校长理论,最后达成协议,不退学可以,但不能影响其他人学习,放学必须爷爷来接。即便如此,一星期后,罗某京还是翻学校围墙跑了。

从小寄养在婶婶家的罗某京,想必也不会受太大约束,加之婶婶还有病在身,婶婶去世跟包庇孙女的爷爷,罗某京的生活可想而知。

工读学校门口采访

19年1月罗某京被送到遂宁工读学校,学校安保严密,围墙高4米,24小时监控、会见室还有铁栅栏,罗某京还是跑了。罗某京吞石子,造成胃出血,住院后利用上厕所和打饭的机会观察好逃跑路线。仅在工读学校呆了30天的罗某京说:"不想在学校呆"。

想要社会更好地接纳,首先要懂规则、有契约精神、有责任心,约束是为了更好地自由。父母对孩子下达禁止的命令时,也许孩子不能很好地执行,但父母有较高素质的自我约束力,一定是影响孩子形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从一点一滴开始,罗某京从小缺失的父爱、母爱,像杂草一样疯长的她,从小不被约束,长大也受不了社会的约束。

工读学校大门,防守严密

四、罗某京就没有优点吗?不优点很多

1、孝顺。罗某京的姑父唐天才和邻居们说,罗某京和爷爷、父亲感情冷淡、亲情疏远。相比任何人在这种家庭下长大,也不会对家人有多深厚的感情,但罗某京有次过年回家给爷爷买过,一只猪腿和一条烟。

2、聪明。罗某京经常去村民家偷东西,屡次得手是因为她会分析,一般找个三五个地方就能把钥匙翻出来。

罗某京拿出为数不多的钱请记者吃饭,遇到心仪男生,等男生赴约

3、吃苦。村民对罗某京的印象除了聪明就是"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罗某京偷东西会在白天潜入屋内,躲在床下,晚上等人睡熟了在偷兜里的钱财。春节下雨,罗某京穿着湿鞋、湿裤,在床下待到凌晨5点,被邻居发现,通知其父领会。

4、大方。罗某京在某办公室偷盗得手后,在夜场消费7000元,还叫了男服务员,还请夜场里的女服务员洗脚,人均消费250元。

罗某京认字困难,很多字都是让路人帮忙写的

纵然罗某京有再多的优点,也抵不父爱、母爱缺失造成的人格缺陷。罗某京不想做一个正常女孩吗?上学有老师表扬、回家有可口的饭菜,有知心的小伙伴玩耍,不用担心吃穿问题,可即便罗某京拥有这一切,她也已经回不去了。疯长的这几年里,性格已经基本定型,未来渺茫,也许是上天给这个不幸的孩子带来的一场灾难,让原本一朵正在盛开的花苞,吸收了不良的营养。父母的不负责,孩子的未来谁来买单?

《何以为家》电影片段

不仅让人想起电影《何以为家》里,男孩站在法庭上一字一句地对法官控诉:"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恩赞影片中,那段声嘶力竭的倾诉:"我希望,所有无力抚养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我们现如今社会,很少有无抚养能力,但意识总是跟不上,认为孩子出生,责任就尽到了,对父母的传宗接代有个交代了。可我们更应该明白,家不仅仅是孩子的容身之所,家应该是一个有爱、有责任心的地方,父母要担负起养育教导孩子的责任,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但愿罗某京能走出阴影,如照片中女孩一样,阳光开朗

有网友评论说:"但愿罗某京不要生孩子",是啊,如此的恶性循环,伤害的不仅是下一代,更是对社会带来危害。曾看到有句话说:"不乱生孩子,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没做好思想工作之前,可以选择不要,但孩子出生,我们就有责任担起对孩子的教育。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很多因素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老一辈人经常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作为合格的父母,这时要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求知欲也特别强,有了自我意识所以说这个阶段是

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别惯着,该打就要打,长大再改就难了。

那么是哪4个行为呢?

· 发脾气、摔东西

在孩子2岁过后,就会进入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了,他们会经常发脾气、摔东西。

孩子摔东西,是对不满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习惯于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时,家长尽量不要用"打骂"的教育方式来处理,试着先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1. 得不到目的就威胁

在叛逆期的孩子生气时摔东西的性格没有得到改正,发展到3岁后,会向父母提出各种要求,父母拒绝了,通常会演变成威胁父母。

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长可以满足,但不要一味的妥协,那样孩子就会"得寸进尺",给孩子养成坏习惯。

其实父母最怕的就是"出门哭闹娃",因为孩子摸准了想要什么就必须买,只要不买就开始哭闹,威胁。

像:"如果父母不给我买这个玩具,我就趴在地上不起来,直到爸爸妈妈给我买为止!"

如果孩子用哭闹威胁家长时,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孩子越是无理的哭闹,就越是不满足他。逐渐孩子知道了威胁是没用的,也就不再哭闹威胁了。

1. 不尊重大人

有不少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而家里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会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给孩子。

但是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养成骄纵的性格,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向大人动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把他这种性格扼杀在"摇篮"中。

· 没有规矩

比如宝宝爱用勺子敲碗,这就是很不规矩的行为。家长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用勺子敲碗不仅很吵,而且很影响其他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宝宝不可以这么做。

我们经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最基本上的礼仪和规矩,要是你的孩子不懂规矩,不管是现在还是长大后进入到社会,都会被排斥的。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4个"毛病"千万别惯着,该打就得打,只有纠正"坏习惯",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一些坏毛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孩子会长成什么样,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坏习惯都与父母的培养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因此,尽早给孩子立规矩,以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在教育孩子讲规矩时,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绘本这个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不是那么敏感的时候,图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从中学到知识,慢慢改正自己的行为。

而绘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会让孩子进行模仿和学习。

而绘本就是让孩子接受知识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几年,绘本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可接受。

通过对绘本的学习,孩子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恐惧、焦虑、担心、羡慕、生气、沮丧、无助等负性情绪。也学习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的处理办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伊伊小时候看了很多绘本,这套《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就很不错,一套共有8册。家长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养成好习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

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并且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3-6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若不注意引导,坏习惯极易养成,坏习惯一但定型可就很难再改。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温和而坚持"的改正过来!

全套绘本共10册,仅需79块钱,平均下来一本只要7.9,我们的一顿快餐钱就可以让孩子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说百分百学会,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进步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