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边界的自由,否则人与禽兽何异


这不算是一篇美好的文章。

辩论的人不是傻就是装傻

小学有一个阶段,语文老师会教大家学习辩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辩论的主题是“看电视是好是坏?”现在的孩子可能不太懂,但在当时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不亚于几年前对网络游戏的声讨。

当时大家自由选择正反辩方。我们班好像一共24个学生,最后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生为了捍卫看电视的权利,所以坚定地支持“看电视有益”。

结果我们两个人辩的其它22个人哑口无言,然而最后我们还是输了,因为判定胜负的权力在老师那里。从此以后,我对辩论再也提不起兴趣。甚至大学时候看同学的辩论会,都感觉像是看一个强词夺理的衣冠禽兽,因为他正在侃侃而谈着他自己都不相信的道理。

我一直想搞清楚辩论的意义在哪。正确的废话要不要说?牺牲一个人救五个人,你怎么做?该不该支持早恋?……

结果重要吗?

不重要。

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辩论?

为了保障我看电视的利益,所以我选择“看电视有益”。

更多的人选择“看电视有害”,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主流声音,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话语权,这里面有不少就是“乌合之众”。

所有值得辩论的主题都没有对错之分,但是辩论赛必须要有输赢,这确实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

坏人装傻和蠢人变坏

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什么?

是报道新闻的客观事实。

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即使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都没有办法取得完整客观的新闻线索。那么自媒体和群众的信息传播又怎么可能完整?

人类有一个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伟大能力——主观能动性。开头一句话,过程和结尾全都可以编。

近日南风窗在“高管性侵未成年养女案”的报道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不考虑立场,单就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来说,南风窗《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这篇文章的记者和编辑应该被开除。

“性侵”、“未成年”、“父女关系”、“总裁”这些即使是单独出现都能引起社会话题的字眼,显然是有心人故意将他们全部组合在一起,是不是事实,他们当然不会在乎。

为了赚取眼球,标题中“女儿”“父亲”这些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词语挑战着大众的伦理道德,尽管博得了更多的关注,但连新闻真实性原则都无法坚守的媒体人,谁能保证他的职业道德?

其次,这篇报道里从始至终只有一方声音。人性大多数都是趋利避害,所以真实性就更没有办法保证。在关于警察和检察院的报道中,涉及国家机关,记者甚至没有进行求证,这也对执法机关造成“官商相护”的不良影响。更不用说因为这篇文章,从而激起的一部分人不道德的言论和行为。

一个女性以这样恶毒的语言去诅咒另外一位女性,我不觉她会有她以为正义感和帮助弱小的善良。

南风窗的后续报道《“高管性侵养女事件”再调查》更加专业,但大家好像都不怎么关注。

人性如果不得到约束,比野兽更加可怕

在疫情管控最严重的时期,我们总能看到不少这样的视频:执法者或者协管员对居民警告,居民不听,甚至开始有肢体接触,执法者或协管员立刻使用暴力措施。甚至完全不顾对方是一个瘦弱的女子。因为视频发布者只截取这一段,之前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且不必说她的行为算不算暴力抗法,单就两个男人将一和他们力量完全不在一个层级的女子重重摔到地上,这样的行为,我觉得已经突破了文明的底线。

然而在视频的底下,我看到的大多数的评论和留言,竟然都是对女生的谩骂和对暴力行为的赞扬,美其名曰:“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因为这样的纵容和赞扬,接下来这样的行为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效仿——不经允许将私人的宠物猫狗打死活埋;对抱着孩子的妇女采取强制措施;甚至出现一家人在家里打麻将,被防疫员殴打的闹剧。

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当蠢人坏起来,有多可怕。

所幸很快公安部就发文,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严禁过度执法,粗暴执法”的要求。

反转以后的剧情,看起来也很可笑

新媒体快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新闻“把关人”的职能开始弱化,人们获取信息逐渐变得浅薄而粗略。而媒体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迎合大多数受众,于是新闻越来越片面主观,有些媒体“坏人”为了自身利益,甚至会炮制假新闻,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受众受限于自身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影响,对片面的新闻报道做出感性的臆测,将厌恶讨厌的情绪发泄在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中,“脑补”新闻事件全貌。当他们的群体思想成为“主流意见”以后,会裹挟着众多丧失个体思考能力的人,进行舆论攻击,来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随着“严禁过度执法”的文件下发以后,网上又开始出现对防疫人员的声讨。“道德素质低下”、“没有人性”……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我相信这当中有不少人正是说着“这个时候还出门,咋不去死”的人。


我和一位媒体朋友说起这个事,朋友说:“疫情初期,为了加强严控,所以做法难免会偏“左”一点,现在疫情基本控制,开始对以往的错误进行纠正,有一点过激的言论。等过段时间就好了。”

现在春暖花开,疫情虽然还没有彻底结束,至少大家可以出门,在阳光下享受和煦的春光,美好正在发生。

背锅侠——肖战

肖战227事件经过时间的消磨,现在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在关注了。

我对饭圈文化不了解,很少关注同人。所以纯以一个局外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从某天我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推荐都是关于肖战事件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可理喻。甚至我看到一个B站高管公开批评肖战(目前已经找不到这条新闻),令我瞠目结舌。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创作自由”这事。我要说的是——没有无边界的自由。比如,大家都有穿衣自由,但不能裸奔。

国家净网行动以来,国内起点、纵横、17K等小说网站,下架了多少小说。是否有人说过一句“创作自由”?创作的底线就是我们做人的底线,所以还是如前文所说 ,没有无边界的自由。自由的最大边界是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是我们对自身的约束。

关于肖战事件《检查日报》3月11日的版面上组织了一场法辩。(就是一场关于此事产生法律纠纷的辩论,各方意见都有,所以不要再说什么官方、媒体站队了。)其中《评判肖战事件的两个维度》的文章中指出,“AO3系境外的网站,其虽然采用了分级制度,对部分作品的情色等级做了标识,但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的分级制度,因此,AO3 平台的部分作品确实存在很大争议,有可能已经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境外网站我们没有执法权,那么依法采取措施阻断传播则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其中说到关于肖战粉丝举报网站这事,文章指出“有些同人作品打着同人的旗号,实际上传播的却是淫秽等非法内容。作为一个守法公民,对此进行举报非但无不妥,而且还值得鼓励。因此,对于肖战粉丝的举报行为,要客观评价,个人认为,只要其不是诬告陷害,应对此持肯定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到,AO3被封的根本原因是——网站在我国不合规。

至于“粉丝行为,偶像负责”这话就更没脑子了。有证据证明这件事有幕后推手,或者有人推波助澜吗?参与者是谁?参与了多少?法律都讲究疑罪从无,更何况肖战这连疑罪都算不上。

未成年犯错有监护人。成年人犯错,连他爸都不用管。虽然我对目前的粉丝文化嗤之以鼻,但就事论事,就像段子说的“肖战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有些人这里或许就会对我上面说的进行反驳“肖战作为偶像没有发声,没有积极引导粉丝,这就是错。”我觉得你说的也有道理。

这个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肖战团队还是道歉了,对占用了太多公共资源而道歉。尽管有人不满,但集会聚的快,散的也快,热度消散,大家又去关注了其它热点。

赞同是一种声音,批评是一种声音,愤怒是一种声音,期待是一种声音,失望是一种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所有声音共存状态很难,但至少希望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意见的时候,能够以人的道德和准则要求自己,去听一听别人的道理。

在一路批评和赞扬中,在失望处生出希望,这个世界总还是可以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