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孤独 是所有人都认为你不孤独

绿皮书》是一部格式化精妙的电影。它与惯常的种族歧视电影不一样,它翻转了以往这类型电影两位主角的身份。黑人主角的优雅高贵,与白人主角的粗鄙形成了一种更有趣的地位。

它也揭示出种族矛盾里更隐蔽却更精确的状态,当这位黑人大艺术家在音乐厅受到所有人欢呼鼓掌,在台下的他却不能去白人厕所上厕所时,这种看似矛盾的双标里,有一种真正渗入骨子里的歧视。

当然 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檄文,它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救赎之路,它治愈的地方也在于此,在一个严酷的社会环境里,你仍然有着自我完善的可能,仍然有着获得幸福的机会。

最开始是他的两位白人同事,在楼下和白人女性调情畅谈,而他,只能在楼上肚子喝威士忌。

在他的同事当中 他是孤独的

接下来,住在黑人酒店,面对黑人同胞伸来的一游戏的橄榄枝,他感到局促不安,去白人酒吧,却又遭到南方白人的暴打。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他是孤独的。他既不能融入他的黑人同胞,也不能和白人世界和平相处。

再接下来,就是他演出后想上白人厕所而不得,然后就是他与白人同性恋被警察抓捕。这是他内心深处更大的孤单。他的性向,比他的黑人身份更为尴尬,或者说与他的身份一起,构成了他更为坚实的孤独。

而他的最大孤独,来源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不孤独。这一矛盾,在他俩被司法部长肯尼迪解救出警察局时达到高潮,这一被最高权力所庇护的荣耀,似乎消解了他的孤单。在外人看来,他没有孤单的理由,所以他只能自己去承受无人理解无人理睬的困境,一个人去消化那外界彬彬有礼的种族暴力。当他眼含眼泪嘶吼着向白人男主倾述时,他内心那包裹结实的伤口才被撕开。

整部电影难得的地方,就在于它在处理这么庞大的社会议题时,却始终没有偏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焦点。它没有成为一个社会议题的牺牲品。它仍然深刻的知道,一个具体的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当拒绝了包含羞辱的最后一场演出后,他们来到一个黑人酒吧,黑人男主那场即兴的钢琴表演,让他获得了全所未有的释放感,这是一种融入集体的幸福。

整部电影有一种难得的温柔气质,这种温柔,来源于它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包容

影片有着一种相当的自觉性,这虽然是个道德色彩极其浓厚的题材

但主创却在这种极易容易道德化的时候,愿意显出这个世界的暧昧。

这包括它有并不把责任全部推给种族隔离这个原因。其实影片的结局就是在说,平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男主角与自己家庭,包括那个不来往弟弟的关系,才是他孤独感的核心。相较于宏大的种族隔离,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隔离,才是真正的隔离。

梅雪风,资深媒体人、影评人。曾任《看电影·午夜场》

《电影世界》等多家电影杂志主编,著有评论集《虚无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