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是否“大而不倒”

要说最近一段时间,哪个行业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航空业恐怕能排到前三。


上周,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抛售了一部分美国达美航空和西南航空的股份(总价值3.88亿美元),而就在半个月以前,巴菲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他不会抛售航空公司的股票。

这条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都为航空业捏了一把汗。作为“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一直被看成是市场的风向标、信号灯。这一次抛售传递出来的信号也被解读为,航空业的情况远没有触底,未来很可能会比现在更糟糕。

然而在媒体的讨论中,最受关注的还不是哪一家航空公司,而是航空公司背后的飞机制造巨头:波音。


去年737Max停飞,这本来就给波音的股价和业务带来了一记重击。但现在疫情一来,即便737Max复飞,波音的客户在短时间内也不会预订新的飞机了。据《纽约时报》报道,就连波音现有的一部分订单,航空公司都拒绝签收。国际订单,比如欧洲和中国的订单,更是没法交付。

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波音要怎么应对呢?如果疫情再得不到控制,波音有没有倒闭的风险呢?我们可能会想,怎么说,波音也是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每年几百亿到上千亿的收入。而且波音已经有103年的历史——这么深厚的家底,就算一两年业务不景气,勒紧裤腰带,怎么着都能挺过去吧?

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波音历史久、规模大这两个特征恰恰成了它的绊脚石。当企业进入成熟期,业务的增速趋于平稳。进入这个阶段,管理层如果想博得股东的支持,往往就需要找到业务增长以外的方式让股价持续上涨。很多巨头选择的方式,就是高分红、高回购,波音也不例外。而且波音的分红都是从现金里出,也就是说,用赚到的钱拿去分红。

在正常情况下,这当然不是问题。但问题是,由于737Max业务受阻,波音已经遭遇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去年一年净亏损6.37亿元,利润同比下滑106%。而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业务复苏更加无望了,这就给波音带来了不小的现金流风险。

再加上,波音的账面上本来就没有多少现金。

波音的现金,好几年都保持在100多亿美元的范围。这是什么概念呢?相比之下,微软、苹果等巨头的现金储备高达1000亿-2000亿美元。

那为啥波音不储备更充沛的现金呢?简单来说,原因是不需要。

波音在行业里的地位很强势,对自己的客户能提前收取定金,对供应商付款却可以往后延期。这就意味着,在生产的过程中,波音完全可以用客户的钱向供应商进货,不需要动用自己储备的资金。这么一来,波音也就没必要持有大量现金了。

但是你知道,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一片低迷的情况下,现金为王才是生存之道。波音的商业模式在正常时期是优势,在当前就成了风险。从影响力来看,波音是美国最大的制造出口商,也曾经一度是道琼斯工业指数中占比最重的一家公司。

可以说,波音感冒了,美国经济也会打喷嚏。去年12月,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估测, 737Max的停产会直接影响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使增速下降0.5-0.6个百分点。更别说商用飞机业务需求全面停滞了——这层影响有多大,那真是不敢想象。

一家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如果倒下,对经济冲击太大,政府没办法只能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