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从中国乡土社会出发,透过重重叠叠的表象挖掘其本身或许都没有察觉却其实在遵循的规律。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虽然写作于1947年,但其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态度仍然值得参考与学习。全书一共有14篇,每篇之间相互递进,细化,阐释。虽然有的表述会比较口语化,显得繁杂,但这是它作为课程资料整理集合本身的特点。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阐释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本性。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使得孤立与隔膜产生,这种孤立与隔膜的单位是住在一起的小集团。该集团内部是一个熟人社会。介绍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遵循规律与遵循法律。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气血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