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為孩子打開一個新世界!

閱讀有多重要

▎閱讀有多重要?

今天早已是不言而喻。


2019年秋季開學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以來,課程規劃對學生閱讀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曾細讀過孩子手裡的新教材,如果你通過各種渠道聽過教育部門對語文課程改革的發佈會,如果你也是這方面的研究者,看到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你自然就能明白,今天的課改不是另起爐灶的變革,而是順勢而為的迴歸。


課程標準不僅闡明瞭語文的地位和學習意義,更在教學目標和實施上給出了具體建議。就閱讀而言,每一個學段都有相應的閱讀目標,也都有一定閱讀量的規定。

在實施建議中,“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附錄部分,關於如何選擇課外讀物,課標也給出了自己的方向和建議。不過遺憾的是,課標只是提供了一個閱讀方向,實際提及名字的書目基本上是初中的必讀書。小學書目的閱讀和選擇就成了一個人人都參與開發的跑馬場,豐富多樣卻也混亂不堪。



佳鑫諾立志要做您身邊的教育專家,

既要為家長和孩子解決面臨的應試難題,

同時我們也想通過一些拓展課程來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

閱讀不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在常規課程之外,佳鑫諾廣安校區作為中小學示範校區一直開有整本書閱讀的課程

——圍爐故事會。


疫情來襲,人們囿於穹頂之下,我們特別推出了書目導讀的共享課程。希望能有一本好書伴大家度過艱難歲月,希望孩子在這一方天地裡有一個展示和分享的機會。


值此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

第一期我們推出了八本優秀的閱讀書目供第二學段學生選擇,書目及實施細節如下:

1閱讀書目



(1)故事書


《兔子坡》,[美]羅伯特·羅素,安徽教育出版社;

《波普先生的企鵝》,[美]理查德·阿特沃特,弗洛倫斯·阿特沃特,新蕾出版社;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英]羅爾德·達爾,明天出版社;

《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梅子涵,新蕾出版社;

《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挪威]託比揚·埃格納,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奇蹟男孩》,[美] R.J.帕拉西奧,人民文學出版社。


(2)科普書


《101個植物的實驗》,[德]安提亞·賽安,艾克·馮格,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鄭利強,新世界出版社。


2課程結構



(1)總體架構


每節課共40分鐘,我們將選擇優秀的課外讀物,從中抽離出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主題和線索,將書目推薦和口語表達相結合,在故事會里發現生活、發現自己。最後10分鐘是好書推薦和故事分享,展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分享(輸出)。


(2)具體實施


①課前:做好上課準備,針對課程海報上的問題進行思考。

②課中:整本書閱讀不同於知識類的課程強調識記和課程體系,更多的是以問題為導向下的發散、對比和思辨。我們不做筆記的搬運工,需要的是學生的參與、思考和分享。

③課後:試讀文本會在課後統一發布,文本配有相應的課下任務,或是寫信,或是手工製作,或是小實驗,也許是採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讓學生明白,閱讀不等於閱讀理解。當然,我們更希望學生去讀整本書。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是一本奇怪的書,我們並沒有按照分級閱讀的思路進行區分,而是安排在不同學段,只是分享的方式有別而已。

不光是閱讀有多重要不言而喻,關於閱讀的名言也是家喻戶曉。我們有一個樸素的理想,就是在當下應試為王、評價依然單一的時候做一件溫暖的事。我們固執地認為,在這些小朋友還沒有能力獨立看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地圖和書籍為他們打開一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