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觉得还是个宝宝,就已经要30岁了,害怕!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真的很有道理

Karen,27岁,占卜师,自由职业

我人生的转折点就是在去年辞了职,开始自由执业做塔罗、占星,从此开启了一个新阶段。在此之前,我度过了大约5年的迷茫和痛苦的时期。

我在大学读的是一个很虚的管理类专业,毕业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加上因为考研错过了校招,加上来自家里的就业压力,就随便地找了一家广告会展公司的工作,待了近一年,薪水从三四千涨到五千。那时我意识到,这个行业薪水的增长不太可能满足我的期待。之后,我又换了两份外企的文职工作,从行政助理做到总监助理,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做一辈子的助理。我想过尝试内部转岗,但是失败了并不成功,去考同声传译的证书也失败了,在这些职业发展机会的尝试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始终找不到做事的激情,即使那是也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热情点在哪里,但虽然没遇到最想要的,一直很清楚什么是我不想要的。

当你迷茫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去分析运作

路郁,29岁,图片公司制片

可以说迷茫期伴随了我整个职业生涯,从高中开始写作,做过写手和文学网站编辑,大学开始做电视台记者、编剧和导演,从台湾学过心理学之后进入心理学研究院工作了一年,工作期间爱上了摄影,每一次的选择没有让我坚守,反而会引领我走向不同的方向,毕业时,我还没有确定的从业方向,唯一确定的就是要离开我所在的那个城市,去到北京,因为如果从事文化相关的工作,北京意味着更大的眼界和机会。

我先是进了一家摄影行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把市场、新媒体运营、商务、品牌几乎全都尝试了一下,那是一个急速成长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一个越来越迷茫的阶段:我确实什么都做,大家对我的能力也很认可,但是好像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没有聚焦在一个专业的领域,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学了很多技能,每件事都能做到70分,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到90分。我意识到,自己不能总像基础的执行者一样处理问题。与此同时,我身边朋友的职业发展异常清晰,大多固定在某个行业或者职位。

根据美国职业生涯学会的统计,80%的职业生涯问题都不是职业生涯问题,而从我的经验来看,华人世界的这一比例超过95%。他们的困惑不来自于工作本身,而是因为找不到自我。这可能与文化有关,华人与自己的家庭捆绑很深,从小到大,在学校、专业、工作、地点的选择上都容易受到家人的影响,他们可能等到20多岁才突然发现没有自己决策过,但那时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考试就可以解决的;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你需要去判断、去了解、去决定。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是谁,你就无法回答成年以后遇到的问题。

迷茫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当你在一个问题上持续困扰时,它就是值得思考的,也说明这个问题已经给你带来了足够大的痛苦。它也总是会反映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有的人总是和领导有冲突,我可能首先就会问,你以前和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因为这可能来自于你和生活中权威角色的关系一直不是那么理想。

因此,抓住那些令你持续困扰的问题,这是你突破和发现自己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