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一个眼神,一句话已经许下了一辈子。

《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导演,章子怡主演的电影。也是章子怡进入演艺圈的第一部电影。影片以儿子的视角,讲述了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思念父亲,进而回忆与父亲相识相恋的过程。

影片中清新自然的乡间美景,配上三宝绵远悠扬的音乐。在张艺谋导演的镜头下,百转千回,荡气回肠。影片中扑面而来的清新自然的气息,就这样一份简单真挚的情感,更有一股治愈人心的力量。
这个美丽的故事要从一挂呼啸而来的马车说起,这挂马车不仅载来了三合屯新来的的教书先生,也让母亲与父亲有了第一次心动的见面。




十八岁的母亲梳着两个小辫,穿着一件红棉袄。在村民的嬉闹声中,好奇地望向那个新来的先生,而此时正巧父亲回头碰到了母亲的目光,那个穿着红棉袄的母亲。黄昏中,斜阳浅照。年少的心,突然有了自然的悸动。
学校还没建好,各家各户要往工地送饭。自此母亲就动了心思,变着法地给父亲做好饭,做好了就用青花瓷的大碗装起来送到工地。人来人往,父亲没吃到母亲做的饭,却偶然了解到了母亲的心意。

学校建成后,父亲念书的声音很好听。字正腔圆,洪亮有力。村民们习惯了就不再去听了,而母亲却听了四十多年。

父亲说,母亲站在门边,笑着迎他。阳光下,母亲的粉色棉袄显得格外鲜艳。就像一幅画,再也忘不了。

好景不长,父亲因为被打成右派被带走。临走之前送给了母亲一只红色的发卡。母亲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只说,学生开学就会回来,连母亲亲手做的蘑菇馅蒸饺也没来得及吃。母亲赶紧装了蒸饺,想要送给父亲。匆忙地奔跑在路上,却不小心摔倒了。饺子散落在地上,碗也摔碎了,父亲的马车越走越远,绝尘而去,母亲伤心地大哭起来。

到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见到父亲。母亲把思念化作了手上的窗花,贴在了学校的窗户上。几经波折,父亲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再也没有离开过。
镜头拉回到现实,母亲执着地想要修好坏掉的织布机。就像十八岁的时候,心里想着父亲,把年少时期的思念纺成了千丝万缕。

有句话说,在父母那个年纪东西坏了想修修,现在的年轻人东西坏了就想换。信息社会的发展,飞快的生活节奏,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人目不暇接,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说好的永远,仿佛顷刻间就会改变。
明星分分合合的新闻,今天某明星分手,明天某明星离婚,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一些人对爱情的认知。

明明昨天的承诺言犹在耳,说好的永远,为何不能践行到底,说变就变呢。一辈子那么长,会不会遇到一个人,遇到了又能相守一辈子吗?


就像影片中父亲为了母亲放弃了城里的生活,在三合屯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再也没有离开过母亲。许多人遇到点点阻力,就放弃了跟对方相守一生的想法。默默想着换个人会不会好一点。而那些美好的记忆,只不过换了个人又走了一遍,最开始的心动还会有吗?
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有了一张床,两个人,三餐,四季。分开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本只是想要一个拥抱。
许多人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每一个矛盾的当口,每一次冲动的话语,是否还记得最初的哪一个眼神,最初的那句惟愿相守永远。
就像影片中的母亲站在村口,等了两年父亲的到来。这期间又会有多少旁人的指点,尤其是生活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自由恋爱还是特别稀奇的事情。邻里邻居茶余饭后,又会成为多少人的谈资。

但是,母亲依然那么坚定地,相信着,等待着。一天,两天,两个月,两年。终于等来了父亲,等来了一辈子的相守。

所有世俗的眼光,都没能在父亲与母亲心里形成鸿沟。原本就是简单的相爱,本来就不用掺杂任何杂质,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已经许下了一辈子,就是一辈子的相知与相守。
一辈子很长,长到跟“一”个人要过一辈子;一辈子很短,短到只能跟一个人过“一”辈子。



不要去想一辈子,一辈子好像那么远。过好每一个当下,每一天。一天一天的过,连起来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