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重生》秦驰独寻真相重建关系终获心灵重生

重生这部刑侦剧的大结局,西关支队副支队长秦驰满脸是血半坐在那里,口中念叨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看着很是虐心震撼。

有人问,秦驰究竟是生是死?剧情看,他的父亲还有前妻面露哀痛,收留的女孩也哭了,大概他是牺牲了吧。

可是,分明剧情中,他为了寻找枪击案真相,已从自我怀疑找到答案,他并没有背叛警队还是一个英雄,这个真相让他内心释怀,重新信任自己。难道不能重获新生么?

一个重大枪击案的幸存者,历经身体和心灵双重重创的人,他该好好活着还是毁灭自己?面对质疑和信任,他如何面对,《重生》这部剧中的主角,秦驰一步步看似无奈,却又充满主观能动性的寻找真相行动,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肉体可以通过治疗获得重生,那么心灵呢,应该如何建立信任获得重生?

1 白夜追凶解决外在枷锁,重生追求挣脱自我枷锁

也难怪说是兄弟篇,同一个编剧,都是刑警队长,需要自证清白。《白夜追凶》中的关队因为兄弟被通缉,不能再成为队长查案,必须暗自查明真相。《重生》中的秦队因为自己幸存,需要继续调查找到当年的真相,从自我怀疑中解脱。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向外界证明自己清白,另一个是向自己证明自己清白。一个是有内在的信任,另一个则是有自我怀疑。本质不同。

为什么白夜追凶看起来更过瘾好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为查出当年真相,主角关宏峰关队一边破日常案件,一边寻找当年案件真相。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探寻结果,这里内心是坚定的,兄弟是合体的,虽然也有怀疑但终究还是一致的。冲突和枷锁多来自外在的压力。

所以通过外在案件冲突,人物冲突就可以表现故事内容人物张力,一个个案件侦破走向真相情节激烈,看着也好看。

再看《重生》这部剧,内心独白推进,心理医生解读,案件突破也多是心理,情感和关系的解读分析,怎么看都更像是心理剖析小说,而非激烈紧张的悬疑片。外在看不是那么紧张刺激。

可是真的如此么?

外在的舒缓,并不代表内在不紧张不冲突。

重生的主角是秦驰秦队,他不像关队那样有兄弟同行,也没有关队这样坚定的自我信任,更没有他们的文武全才,更多就是自我追问怀疑,甚至对过往自我的种种不认可。

事实上,这部剧的人物冲突主要表现在内在,甚至秦队和同事,伙伴乃至他的对手的激烈对抗都是明确的,自然的,更强大的是他对自己的怀疑。

这表现在他问前妻冯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才会用功名去换这样的静好日子。也表现在他问自己的助理,以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人好不好?他还从父亲的讶异眼神中寻找自己。

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一个背叛者,还是一个为了功名不择手段的人。

《重生》这部剧看似拖沓,剧情也不紧凑严谨却在人物细节上充满张力,内在的冲突感。

他表现的枷锁不是外在的,而是人物内在的心灵枷锁。


2 生存还是毁灭,秦驰在关系重建中寻找真相

人生常常是悲剧,哈姆雷特追问自己的生存还是毁灭,至今依然是我们经常追问的问题。

对于秦驰来说,活着还是离开毋庸置疑,对于一个在重大枪击案中失去战友,只留他一人的幸存者,同时还是一个被调查怀疑的对象。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他因为重创失去了记忆,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他开始自我怀疑。这才是更可怕的。

他认识每一个人,但他不知道他和这些人的关系如何,认得爸爸,却不知自己为何和爸爸那么陌生客气,忘记自己曾和爸爸关系冷漠甚至看不起爸爸的工作能力,他认得前妻,却不知为何离开了善解人意的妻子。他认得警队同事还有领导,却不知他们究竟和自己关系如何,又或谁对自己心存芥蒂,谁又关系还不错。

曾经的枪击案,让他很难对他人产生明确的信任感,关系需要重新建立起来。于是他沉默不安,也从他人眼中看到了不信任。

他需要从他人的眼神中找寻答案,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渐渐确定自己的位置。他发现过去的他和现在很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他怀疑曾经的自己真的可能是背叛者,一个至少道德犯罪的人。

从神秘的录音电话,从警队的同事领导奇怪的表情中,他怀疑自己。他到现场调查蛛丝马迹查看物证。 他愤恨地对督查老邱说,不管怎样不会背叛自己的警队兄弟和身上的这身警服。其实他是在害怕,害怕自己真的曾经是那样的人。

他看着队长胡一彪的微微一笑,自己露出苦笑,孤单单一个走开了。

没有抵达真相时,他不能相信自己。他在查的疑犯是自己,这该有多么孤独多么惶恐不安?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哲学命题,其实就是追问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活着只是活着。还有一些人活着就要做点有价值的事,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至少也要对自己和家人有所交代。

对秦驰来说,发生枪击案之前,活着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肯定更高的位置和权利。也就是他口中的功名。

然而这一切在发生枪击案后崩塌了,他不能接受一个踩着战友尸体独自升职的自己,他开始质疑曾经认定活着的意义,看重的功名。他是谁,他该如何活着,头部和心灵都有重伤的秦驰,现在认为活着的使命就是找到真相,给战友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不仅找寻失去的记忆,更找回迷失的自我,重新让自己的人格站立起来。

于是,曾经的他外热内冷,左右逢源十全标兵,上上下下都觉得他不错,但又很少有人走近他。如今失去记忆有轻微社交障碍的他,反而外冷内热。尊重父亲,不卑不亢面对上级,珍惜前妻的关心,甚至善待一个罪犯的妹妹,他舍命办案抓罪犯,还愿意为兄弟牺牲。

重情重义更有办案实力。他的重生似乎在还没有查清真相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开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地活着,重视公理正义……

这里的寓意也许是说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一定是过去的真相,而是现在如何活着。


3 肉体的重生可以依靠别人,心灵重生必须独自实现

有很多人质疑,秦驰办案总是一个人,尤其是越危险越是一个人。

去找毒贩是一个人,结果被毒伤了眼睛进入脑部加重病情。去找威胁他的程老四是一个人,结果被跟踪差点被袭击。去找罪大恶极的宫永年还是一个人,幸好兄弟们都来帮他。一直到最后面临生死拷问的追问,我回来了。他还是一个人去找透露他们行踪的串吧老板。他好像一直都是一个人去寻找真相。

也许可以有两个理由,一个是找寻枪击案真相是他自己的事,不能带队出发。另一个理由是他在未查清真相时,陷入深深自我怀疑中,不仅怀疑自己背叛兄弟让他们牺牲。至少也是因为自己轻敌造成悲惨后果。他的头脑重创经过医生的治疗可以维持工作,但随时颅压升高风险头痛欲裂还有腿部伤痛。身心俱疲的他依靠意志支撑,已经开始有了自毁倾向。

心理角度,一个有自毁倾向的人遇见风险总想一个人冲上去似乎并不奇怪。

他的自毁是正是因为心灵重创和自我怀疑,就像他的心灵独白

“我的梦比现实还真实,在梦中我死过很多次,只不过每次醒来发现自己还在,还在现实中活着,大概也还会在噩梦中死去”

他似乎宁愿在那次枪战中死去,好过现在不明不白活着。

抛开身心痛苦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带来的自责,秦驰总是一个人去冒巨大风险还可能有一种暗示。

如果这部作品不看做仅仅是悬疑推理,而是人生的一段迷失之路,他一个人苦涩地对着队长胡一彪笑,就已经看出这条寻找真相的路只有自己独自完成。

迷失的路途中,他只能一个人面对自我怀疑一个人查明真相,一个人去承担曾经自大轻敌贪功造成的严重后果,他找不到第二个人来共同承担。 有些艰难和风险只有自己一个人才能去完成

身体和思想的重生可以有同事,有亲人爱人帮助,去寻找客观事实的真相去找到真实的人与人的关系。

内心对于信念使命,自我的怀疑必须依靠自己去修复。用善待他人来建立自己的情感关系,用勇敢面对凶徒去建立自己对正义公理的信念感,用敢于牺牲去救警队的兄弟去重塑自己和战友的情谊。

他的孤身冒险更多是一种人生的隐喻,他必须独自一人出发,哪怕前方充满迷雾风险重重,心灵的重生更需要自己独自实现。


写在后面

网友们总会用这部剧和白夜追凶比,毕竟是一个编剧又是兄弟篇,属于白夜宇宙的一个整体。然后从剧情案件推理,逻辑分析等判断这部剧很多细节不够合理,并因此给这部剧打了低分。

白夜追凶9.0,重生只有6.6分,也就是说在国产悬疑推理剧的成绩单上,同属于白夜系列,白夜追凶是优秀生,重生只能算是及格线。

可是,我分明看到了编剧和导演演员在这部剧中的雄心,在白夜追凶兄弟两面的设置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推理剧的舒适区和惯性剧情。从断案出发变成从人物内心出发,看似不合情理的恰恰是心理的合理性,推动整部剧的是心理动因,是一个人独自前行,在断案过程中不断应对自我怀疑,重新构建关系和心灵重生的挣扎过程。

看似慢悠悠还有大段的心灵独白,其实充满冲突挣扎,甚至从中我还看到了一些意识流真实,心灵故事怎么会全部用外在的逻辑来框架?

秦驰的重生,不是最后结局的生存还是毁灭,而是心灵的重生,当他内心释然了,他就回来了,心灵已经回来了,他就归队了。

而我们呢,在人生经历外界的变故中常常会有一些自我怀疑,也许不会像剧中那样激烈人性拷问,但至少也会面临心灵的追问。

职场,情感,社会,亲人,金钱名利,生离死别,还有日复一日平淡中充满问题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实现心灵的重生呢?是随波逐流麻木活着,还是让苦痛和喜悦激发我们活着的使命感和信念感?

一部剧的价值也许不仅仅是他表面的剧情故事,还有内在的拷问,比如那亘古不变的话题,生存还是毁灭?


本文王小马儿原创供稿,图片为网络精选

我是@怡姐话人物,作品看人生分享书影内外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