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永春拳精髓(十八)——“三襟手”的真面目

永春拳平冲、上冲、下冲拳称为“三冲拳”;正掌、侧掌、底掌称为“三品掌”;前襟、后襟、侧襟手称为“三襟手”(也可称三襟掌)。在演练“小练头”(含小念头)套路时,三式襟手都是双手同时齐发的。双手齐发是让我们去练习,不是说在实战中也必须双手齐发,它是可以因应情形之需,仅作单手发击的。

前襟手

历史车轮隆隆使来,扬起之砂尘让人看不清来途一草一木……或许难免,无数的永春拳门先辈,总是会将自已技艺的心得渗入到原始的永春拳法内,产生了取舍、改变、改法、改良,甚至改得面目全非。笔者相信,细心的学习者,一定会在当今众多教学视频比较中,发现“十字摆手” 、“三襟手” 等等的动作竟然各具面目,更别说一套路了。比如,笔者认为众多的“小练头”相似度只能有80%。

笔者多年观察与比较,觉得“后襟手”与“侧襟手”,众家之法基本统一,无甚出入,唯“前襟手”,目前在社会上有两式形态——

1、双手前襟时,双掌之指尖朝前方。

2、双手前襟时,双掌之指尖是向内相对。

这会让学习者迷惑——何以如此分别?何为正确?

答案只能从“襟手”之作用去求得。

粤语白话“襟”字之意,为普通话“盖压、按压”,襟手表意为下击、下按。所以多数教者的襟手解释是——

⊙前襟、侧襟手,皆以掌根注力,是拍按对方来腿之脚掌背。

⊙后襟手,一是以掌根注力,向后击打对方腹部,二是当对手用擒拿术“别臂法”别自已手臂时,借力击打其腹部,或借力一“襟”甩脱之。

如此,行不行得通?

笔者以几十年的见闻、交流与请教高明,可以明确肯定,上述的“用法”皆为错觉、错误,全因无缘“心法”之传递,只好凭自已直观去忖度其“用法”。这些是妄法,不是真谛!

⊙凭什么,以一臂一掌之力能抗衡倍量计的一腿之力?!

⊙凭什么,凭一臂一“襟”之力,能反抗别人双手之“别”力?!

力量对比之悬殊,足证自忖之“用法”站不住脚!(除非是成就内功‘红砂掌、黑砂掌、金刚掌、南派一指禅掌法’及外功‘铁砂掌、排打功’,否则,以手掌阻挡踢腿,将瞬间受伤。)

“襟手”之“口传心法”——

一、以前臂外侧为注力点,下拦来腿之小腿外侧为要领。(请用心忖度,以臂外沿借力拦截来腿,是不是更合理,更成立。)

二、高级技术称为“襟打”,全是贴身针对腹部(及以下)击打法。又以“侧襟”最为出人意表。

后襟手

综上,双掌“襟”下时,双掌尖作何方向已不重要,可说皆为先辈们认为的正确。只是学习者要注意自已手小臂外侧的方向,这才是在致用时的要点!

武林,人性森林。虚荣,人性劣性。虚荣喧哗于武林,借传扬而取宠。故一门派可产生无数这“氏”那“家”,令求学者懵圈。真才实学无妨,一知半解误导,是

为理也。

(本文原创。乃篇者四十余年浸淫永春拳技之求教、钻研、见闻与感悟。技艺分享,共同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