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京城中小学开启线上学科教学,海淀、朝阳、通州等多区特色课程等你get

明日起,北京市中小学将开启线上学科教学。一节课的时间短了至少5分钟,该讲的知识点一个不能少;一学期到校学习的时间已减少两个多月,该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一项不能砍。

线上教学,怎样选取课程资源、安排学科课程,教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两天,本市多区教委和中小学已部署精细的安排。

据悉,13日起,市级、区级和校级三级课程资源将上线,并不时更新,更多的名师资源实现了全市共享。学生可以按需“走班”选课,而不再是“大班听课”。目前,西城区、海淀区、通州区、门头沟区等均推出了区级的“名师课堂”,供全区学生选用。

海淀区

提供自主研发课程资源

海淀区除了为中小学推荐市级线上学习资源之外,还在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上提供了自主研发的学生学习资源。比如小学阶段,海淀区补充了包括科学、音乐、体育、综合实践等全学科的课程资源。

据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支瑶介绍,海淀区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内容既有2020年春季学期的课程内容,也有基于单元主题的专题课程。

在小学方面,支瑶表示,要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以核心内容为载体,关注理解,建立联系,培养习惯、提升能力,发展素养。市区两级将联合供给全学科学生学习资源,原则上不重复供给,控制资源供给总量。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建议从整体上加大针对非毕业年级的在线课程资源供给量,支持专题引导式自主学习,由“点状专题复习”到“结构化的专题课程”,由“微课资源”到“课程资源包”,统筹用好各级在线教育资源,并进行校本化实施。在毕业年级方面,她建议对复习进程进行整体优化,牢牢把握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规范,分类指导、有效落实。姚守梅还从做好学期整体规划、创新校本教研、改进在线课堂三方面提出了教学管理策略。

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表示,各小学要帮助学生选择、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她强调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的重要性。

朝阳区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筛选课程资源

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如何利用?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认为,市、区两级提供学习资源包,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前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的资源都推送给学生。”钟亚利强调,由于目前学生的起点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摸清学情,给学生合适的学习资源,最终实现学生相对个性化学习。据了解,目前,垂杨柳中心小学已经结合市区精神,初步制定了线上教学方案,整体要求是引导教师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中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历,春季学期应该从2月17开始,到7月10日结束,共20周零5天。到4月12日,本学期已经过了8周,在这8周时间中,中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居家自主学习,剩下12周零5天的时间,学校如何高效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钟亚利表示,垂杨柳中心小学将开展深度网上教研,通过年级组和学科组两大途径,组织教师教研,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程评价等进行深度解析,完成在线教学任务,让学生有实际获得。

丰台区

教研员指导教师跨学科整合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刘婧强调,线上学科教学要坚持以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底线,围绕核心素养,完成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形成既统筹又灵活的课程教学安排。校长还要尤其注意统一线上教学、在校教学与校外弹性教学中教师工作规范和工作量认定考核。

课程实施中,在保证线上教学、在校教学规定学时总量不变前提下,学校可结合实际,探索线上线下学时前后增减互补、学科内容调整前后互补的教学安排,开展大小课及长短学时结合的教学实践

在课程整合,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研员的指导非常重要。丰台分院会围绕疫情期间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教研支持,为学校提供具体指导、典型案例和专业咨询。同时,学校也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支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在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校长李晨辉看来,当下的线上学科教学是考验区教研员和学校备课组教师综合教学内容、跨学科整合能力的时候。对此,他表示,学校会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按照单元、专题、综合而设计。

通州区

部署中小学春季教学十项要点

通州区教委要求各校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的各项部署和工作要求,并提出十项要点。

4月5日前,完成电子版和纸质版教材发放,确保在京与不在京全部学生,均需具备线上学习条件;4月13日起,中小学12个年级、所有学科全部启动线上教学;7月12日前,完成教学计划。

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实践由线上教学、在校教学和校外弹性三部分共同组成。线上教学、在校教学安排国家规定的学科基础课程,校外弹性教学主要安排学科拓展、预习、练习、作业、复习以及技术、体艺、劳动课程,综合实践、学科实验建议安排在校外弹性教学时间。

课程安排上,坚持“五育并举”,线上课程资源方面,小学阶段市级课程资源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四个学科,初中阶段非毕业年级,市级提供8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高中阶段非毕业年级,市级提供9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思想政治)课程。其他学科由区级资源和学校自主开发课程进行补充。

初三、高三年级以区、校自主安排为主,市级提供复习专题讲座资源。

建议通过歌华有线12个“空中课堂”电视频道(频道号为501-512)观看市级资源,其他观看平台包括北京数字学校网站、腾讯、阿里(优酷)、百度、字节跳动(抖音)、快手、中文在线、一下科技等。

选用市级资源学科,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教师、统一作业组织实施,学科教师负责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单元检测,对低年级加强精细化指导,对中高年级注重开放性指导,同时采取集中答疑与分散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做好个性化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严控线上学习时间,指导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坚持体育锻炼充足睡眠,做好家务劳动。加强作业设计研究,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保障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作业的合理分配。

7.加强班主任培训指导,开展云端家校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政策、课程安排及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要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角色,辅助做好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与辅导,配合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力、好习惯,及时反馈学生情况,疏导学生问题。

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及心理健康辅导,特别关注学生和家长心理健康情况的摸排和指导调试,提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加强对学生及家长心理健康的呵护关爱。发挥好家委会的平台及导向作用,家长间加强经验分享与交流,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通过四级培训、研修员网络听评课、市级专家在线培训讲座与课堂研讨、指导学科教师加强月考和随堂检测等方式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关注学生个体方面的优势,探索教学方式改变。

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的在

资源开放与共享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水平。

石景山区

给学生上好“人生成长大课”

石景山区教委要求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做好春季学期课程教学整体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由前期的以疫情防控为主,学生居家自主学习阶段,调整为进入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新阶段。

各学校要把握要求,明确任务,切实提高育人质量。要在巩固延期开学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线上学科教学,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要统筹市区校三级教学资源保障,强化技术保障,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具备相应的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要规范线上教学行为,加强学生学习指导与管理,统筹安排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教学工作,加强教研跟进指导,强调“教、学、考”一致。课程安排要做到三个整合,即课程类型整合、跨学科内容整合和学科内容整合,教学安排要做到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管理、有化教学实施、优化教学研究指导、优化考试评卷,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石景山将要充分用好党统一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中形成的宝贵教育资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教育效果,给学生上好一堂“人生成长大课”。

据石景山区金顶街二小校长王京兰介绍,学生学习分上下午两个大时段,上午,学校安排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4门课程基础内容的线上学习,同时安排信息技术、体育锻炼、劳动技术、书法、心理健康辅导等课程进行校外弹性教学;下午,安排科学、艺术、体育、家务劳动、实践活动等课程的线下学习。学校还为每个年级每周制定一张课程表,指导每位学生更好地学习,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来源丨海淀教育、通州区教委、石景山教育、现代教育报、京城教育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