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和医生郑霞一起感悟人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从武汉回来有10多天了,郑霞还是会常常梦见在ICU里抢救病人的画面。

这位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呆了整整72天,她是我省第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

本期思政课,记者再一次采访了这位在抗疫第一线奋斗了两个多月的医生,请她和同学们好好聊聊那些感人故事。

4月3日回来以后,郑霞一直在安吉隔离。现在,她每天除了调整休息、整理抗疫期间的工作资料以外,都要和父母连线聊天,以及,在微信群里和曾经的战友们一起交流。“现在看到国外的疫情,大家最感慨的是我们国家确实强大,4万多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都被保护得很好。”

那几十个日夜里,因为太过忙碌而无暇顾及的心情、感悟和各种点滴,也在这些天慢慢回涌。

有几个北京的战友前几天在一起聊天,说着说着就大哭起来。因为他们无法忘记,刚到武汉进医院还没5分钟就直接上阵抢救,然后接连面对病人死亡的残酷场面。

这些惊心动魄画面也在郑霞的梦境中反复回演。

她记得有一位同行差点崩溃,因为当值的那个夜班一下子走了三四个病人。第二天她就像祥林嫂似的不停问:“为什么?不应该啊!”

在援助武汉开始的那一周,一切都让人万分焦虑。没有应对疫情的经验,病人的病情变化太大,深感自己无力。“每天大家都在讨论,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

不过一切都随着全国的援助力量不断加大而慢慢好转。“一开始医院里氧气不够用,病人需求太多了。结果三四天以内,工程人员迅速弄好了一个巨大的供氧罐,真的太强了。”

刚开始医生队伍的建制也不完整,像个散装的拼盘。但大家迅速发现彼此的优势,组成一个能扛能打的团队。

在和病毒的对抗中,医生们也逐渐掌握主动。

有位70多岁的患者,情况很糟糕,后来给他尝试俯卧位治疗,病情很快改善了。这个疗法经过多次尝试,大家慢慢摸到了规律。

他们还和病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我每天会把一些指标参数告诉病人。”郑霞说,“虽然他们可能不懂这些专业的细节,但是听到某个具体的参数,病人会感觉十分踏实,这比我说‘你情况不错’管用得多。有时候我和病人说,你看,你今天这个参数比昨天好很多,他们马上有了胃口,能吃下饭了。”

如何调节病人的情绪成了医生们的一大功课。郑霞还记得,有位病人刚拔管,就要求加她的微信,他希望能随时从医生那里了解自己的病情信息。有的医护人员还成了病人和家属之间的传话筒,“有一位爷爷要护士帮他拍照给家人看,还商量怎么摆POSE。”

所有这些充满希望的温馨点滴,在艰难时刻里像珍珠一样闪亮。

这场特殊的抗疫战斗,让一线的战士们都对亲情和日常生活有了不同的感悟和反思。

有一本日记,记录了浙江一名护士在武汉一线抗疫的日常点滴。它的作者是浙江省第一批驰援武汉的护士陈燕君。她在日记中写道——

“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后,才突然觉得,健健康康地活着是多么幸福。这些天,我特别想念家人,总盼着疫情结束之后,能跟家人一起吃顿饭,哪怕是最寻常的家常便饭。每天上班、下班,买菜、做饭,也许这是最令我幸福快乐的了。”

“我出发的时候,儿子没有哭,他抱紧我,我能感受到他小小的身躯里散发着坚定的力量。我想对儿子说:宝贝,相信妈妈,一定能打败病毒,也希望你长大后能勇敢坚强,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郑霞在武汉的时候,几乎每天和父母语音、视频连线,头一次感觉到父母那么害怕。尤其在开始的几天,父母在连线的时候极力显得轻松,不想让她听出担忧,而她也是报喜不报忧。双方都在默契地压抑情绪,试图让对方宽心。

2月初,爸爸生日那天,他和郑霞说着说着就哽咽了,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爸爸说:“我不说了,让妈妈讲。”说着就把手机给了老伴,逃开了。“但我听出来了。”郑霞说,“那时候特别心疼爸爸。”

在肆虐的病毒面前,医护人员都是战士。但当他们脱下战衣,他们还是父母、儿女、妻子和丈夫。

“别哭,妈妈去外边打怪兽,晚点就回来。”这是母亲刘洁对儿女最美丽的谎言;“国家有难,医护有责。”这是妻子王月华面对儿女情长的回答;“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是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与时间赛跑的决绝……

郑霞说,等到隔离结束,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是:陪妈妈好好聊一聊天,还要给爸爸补上一个生日。

画外音

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危难面前,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逆行者,一批批捐赠物,全体中国人聚涓滴之力,护山河无恙,汇聚成疫情防控鲜活的思政教科书、生动的思政大课堂,是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

郑霞在武汉金银潭医院72天的坚守书写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践行着医生的使命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最美”好榜样。

一是学习她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她用废寝忘食、汗流浃背、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将病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扛在肩上,通过精湛的医术和悯人的情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二是学习她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品质。人类文明史是一场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史。面对疫情,像郑霞医生一样的医务工作者,不管白天黑夜,面对一个个重病患者,他们临危不惧,积极应对,全面深入认识病毒,积极开展联合攻关,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医治水平能力和临床经验。

三是学习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防控中,330多支医疗队,一个个像郑霞医生一样的最美抗疫人用自己的专业、敬业和必胜的信念,投入到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是新时达最可爱的最值得尊敬的学习榜样。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卓高生

读着医护人员的故事,我们会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日常和点滴感动,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去思考和体悟作为社会公民的我们能够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曾经最普通的生活,对身在抗疫一线的他们而言,成了奢望。原来,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子,在他们心中如此珍贵。医护人员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生命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最应全力以赴的事情。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今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用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明天和希望。期盼同学们努力成为顶天立地的人、勇敢担当的人、胸怀家国的人,以民族兴旺、国家昌盛为己任。

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关注国情,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力所能及地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好坚实的基础。

——诸暨市浣东初中思政老师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