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或在2020年开启第四次牛市,目前"持股"和"持币"谁笑到最后?

后市预计怎么走?

2018年沪指止步于3587点之后,几度经历了黑天鹅利空的冲击而接连跌破3500-3000点的多个整数关口,截止上周,沪指更是跌破了2017年的3016点低点而录得新低3008点,这是最为接近3000点关口的新低,表明3000点将正式遭遇空头主力的考验,基于此,下周行情仍需要多几分谨慎态度,所幸加息利空靴子落地之后的另一只特氏黑天鹅靴子也落地了,2018年的大利空几近出尽,所谓利空出尽是利好,6月行情之后或许七翻身的行情就要到来。

在连续的弱势行情之中,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什么时候A股可以终结这样的熊市,可以别再走得这么熊样了,毕竟全球主要股市都在一路上行,反倒是A股在连续阴跌,让人十分郁闷。话说回来,关心熊市的终结就是关心A股什么时候能够启动新的牛市,那么,究竟中国股市的下一个牛市会在什么时候启动呢?

在研判A股市场下一个牛市的启动时间之前,我们先来看下A股市场以往的牛市时间,对于股龄超过十一年的朋友会经历2007年和2015年两个牛市,其实,严格来说,在2007年和2015年之前,A股还有一次牛市,那就是1999-2001年的小牛市,第二波牛市才是2005–2007年,第三波牛市则是2014-2015年,从这三波牛市的启动时间间隔来看,分别是4年和7年,依照这样的时间间隔粗略估算,A股的下一波牛市会在2019-2022年之间启动,换句话说,今年2019年也许是新一轮牛市启动之前的酝酿时刻。

近期盘面短线尽可能要挖掘高位回踩的个股,但回踩不能破位,尤其是上升趋势线支撑不能跌穿,其次对于一些热门题材内的底部个股也要重点关注,同时次新股里面在高位形成强势横盘的个股,也不排除有继续创新高的可能,但对于高位的票还是需要谨慎。最后在节前是持股还是持币,就根据个人的喜好吧,缺资金可以逢高出货拿货币过节,不缺钱的只要个股还有机会可以持股过节

如果后市如果大盘继续高歌猛进哪些板块会更有机会呢?

1、大金融板块

随着科创板的持续推进、股指期货和并购重组松绑、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等政策红利的释放,将为券商业绩带来新的增量。同时,降准空间打开,大概率在9月中下旬落地的消息也利好大金融板块,不论是沉寂了许久的券商板块还是近一个月涨幅垫底的银行板块,都将受益。

2、5G概念板块

近日,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50多个5G商用合同,发货20多万个5G基站,接近三分之二的5G基站是由华为建设的。

华为从2009年就开始了5G的研发投入,累计有超过40亿美金投入到5G当中。未来二三十年,一定是一个智能世界,5G则是智能世界的基座。

天风证券也表示,未来3年行业景气持续向上,5G迎来大规模建设期,从2019年2季度开始,行业业绩开始"U"型反转,预计收入和净利润未来大概率有望持续多个季度同比快速增长趋势。近期运营商集采逐步落地,相关硬件产业链以及5G应用领域有望逐步进入业绩兑现期,季度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这么看有业绩支撑和低估值的优质5G标的还是值得继续看好的。

3、军工板块

军工板块上半年业绩延续平稳整体态势,不少上市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据统计,A股165家军工板块上市公司中,已经近百家上市公司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实现归母净利润比增长21%。

4、旅游板块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游方面,预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8.8%,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收入增速较去年全年进一步提升,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已占到消费支出的10%。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处于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的升级阶段,文旅消费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大众的休闲方式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节假日增多以及带薪年假的逐步实现,在不断的朝着休闲旅游方面发展,未来旅游消费市场空前潜力巨大,板块投资机会可期。此外,随着中秋、国庆等黄金假期来临,旅游消费市场也将迎来三季度旺季行情,接下来文化旅游板块或迎来机会。

牢记这9张思维导图,找准股票涨跌规律!

(注意:以下图片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图片,这里会被压缩了)

1、股市导图总纲

2、k线基础

3、 均线基础

4、切线基础

5、指标分析

6、统计分析

7、选股方法

8、板块轮动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10、 操盘百法实战干货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情报(yslc6662))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筹码分布识别主力坐庄流程

1.吸筹阶段,股价在低位,获利筹码较少,上方套牢盘较多,股价要拉上去的话,一定要把上方的套牢盘给消化掉。

2.洗盘阶段,股价在中位,获利筹码在逐步的增多,套牢盘逐步的减少,筹码在逐步的转移。

3.拉升阶段,股价不断的上移,筹码上移,持有者都是出于获利阶段

4.派发阶段,股价运行在高位,稍微再拉下,基本就要出货了,底部的筹码已经出的差不多了,都是在高位的获利盘了。

在股市投资,有一种极端而又奇特的现象:

有的人,即使行情再差,也很少被套,还时有所获;有一些人,即便行情再好,也难以获利,还时常亏损。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机会的洞察和把握能力不同。

一、跌出来的机会

机会,首先来自下跌,包括大盘的下跌和个股的下跌。

面对同样的"高台跳水",有的人吓得魂飞魄散,有的人感到机会来临。

典型的投资者有三种:

一是惊慌失措,割肉逃命。结果把那些十分珍贵的筹码让给了别人,错失了难得的投资良机;

二是沉着应对,选择坚守。这类投资者心态大都比较平和,如今已减亏或扭亏,有的或已盈利;

三是抓住机遇,逢低买入。对于这部分投资者来说,大盘和个股出现大跌,正是买入股票的机会。

他们认为,涨、跌是股市永恒的规律,要想在充满风险的股市获利,不仅要在大多数投资者的一片狂喜中"落袋",而且要在大多数投资者的一片绝望中"捡拾"。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盘和个股的下跌,对于准备买入的投资者而言就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二、涨出来的机会

跌是机会,涨更是机会。

在股市投资,十有八九都希望股市上涨,只有上涨、大涨,才能卖个好价钱。

对于想卖股的投资者来说,涨是机会;

对于想买股的投资者来说,涨也是机会。

当大盘和个股刚开始启动时,多数人很难分辨主力的真正目的、操盘动向以及领涨板块和率先启动个股,此时先涨起来的股票往往就是机会最大的品种。

当行情涨到一定程度,板块和个股轮番上涨之后,那些长期处于潜伏状态的板块和个股一旦放量向上,往往也是机会。

在买入的时机方面,在发现目标品种启动的第一时间介入是一种机会,在这些品种随后出现的回调中分批逢低买入也是一种机会。

一般情况下,与"跌"出来的机会相比,"涨"出来的机会更容易被发现,也更容易把握。

三、磨出来的机会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机会来自"磨",即既不在涨时出现,也不在跌时产生,而是在"磨"的过程中逐步呈现。

有些个股,大盘涨时它不涨,大盘跌时它也不跌,始终表现得不温不火,磨磨蹭蹭。如果"磨"的机会把握得好,也是大有作为的。

有些股票无论大盘怎么涨跌,它都依然我行我素,一直在上升通道中漫步爬坡。很多人气得都想一抛了之,换股操作,但长时间来看,一直都在上升趋势中,半年内底部到高点已经有30%-50%涨幅。

小结:

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有些投资者眼里,无论大盘和个股是涨是跌还是"磨",都是一种机会,因而总能及时发现,见机行事。

炒股,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锻炼和考验投资者对于机会的洞察力和见机行事的能力。

事实表明,在错综复杂的股市里,只有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及时抓住机遇,做到见机行事的投资者,才有机会成为这个市场里极少数的赢家和高手。

市场只偏爱能跟的上自己节奏的人

尽管,为了能够在这个苦逼不堪的投机市场上能够多赚俩钱,大部分交易者已经对自己够委屈的了,我们坚持市场永远是对的,我们坚持检讨自己,甚至不惜打破了正常的生活作息和社会交往,尽管如此我们选择做趋势的时候,也许市场就给了我们一个震荡,当我们选择做震荡的时候,市场却又淘气的送给我们一个趋势,这会让我们觉得,市场就这么不待见我们。这又错在哪儿呢?

其实,市场从来都不会偏爱哪一方,如果非要说偏爱的话,只能说它既不是偏爱多方,也不是偏爱空方,它只偏爱能跟的上自己节奏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面出错在哪儿呢?错在市场要震荡的时候,我们偏想跟他一起上涨,市场想上涨的时候,我们却偏想跟他震荡,所以市场上的交易者都有两种死法:趋势交易者死在震荡里,震荡交易者死在趋势里。

趋势交易者死在震荡里,震荡交易者死在趋势里。

投机市场相信平衡,不是公平

所有交易者都羡慕股票投机的公平,但投机市场最大的公平,它不是在于可以公平的让每一个人都赚钱,而是在让一批交易者赚钱的同时,让另一批交易者亏钱,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一种公平,倒不如说是一种平衡,群体性的思维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所以,这种差异决定的平衡会一致存在。

人的情绪,即是市场的情绪,琢磨市场,实际上就是琢磨想你你一样坐在电脑前面的交易者,甚至是琢磨你自己,当然,你在琢磨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同样琢磨你,所以别把自己想的太聪明,也别把别人想的太简单。

可能是因为经验充足的交易者足够少,所以赚钱的交易者永远是历经多少次摔打懂得怎么样跟随市场节奏的这部分少数人,在总资金量平衡的情况下,往往也是这少部分的交易者赚取了大部分交易者的亏损,所以他们的盈利很丰厚。

不管你是一个趋势行情交易者,还是一个震荡行情交易者,都有自己赚钱的时候,因为市场本身有趋势和震荡轮回的周期,所以即使你不能够总是跟上市场的节奏,市场也有短暂迎合你的时候(尽管这样说可能不对,但是确实可以这样理解),所以,要想在投机市场赚钱,就要看交易者怎么把握自己的节奏和市场的节奏了:要么主动去跟随市场的节奏,要么等着市场来迎合你的交易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