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三从四德"里大放异彩的“个性”女人


《知否》盛明兰


千人看历史,历史也总是呈现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样子,但凡是主线也还是绕不开史实。

我对《知否》里的盛明兰印象很深,她祖母曾对她说:女人不能太依靠男人,终究要靠自己。而且还得记住两点,自己手里要有钱,身边要有知心朋友。

1

人类社会的秩序总是由强者制定,强者建立一项规则叫别人遵守,同时又极力使自己成为例外,不受它的约束。

就好像古代的男子对女子,女子在大部分的意义上是弱小的,她们的生存规则由强者制定,不管她们乐不乐意,喜不喜欢。

而人类喜欢给自己画地为牢,久而久之,女子们也就习惯被管束、被约束,甚至从内心认为这就是生存法则。

作为依附于“三纲五常”的“三从四德”可谓古代女子的标配型为基准。简单的四个字,却对女子有着诸多的束缚。而人是一种社会性群居动物,一旦一条生存法则被大部分赞同那么,这条法则就会明目张胆地成为墨守成规的行为准则。

特别是程朱理学之后,对女子要求更加严苛。古代女子的生存状态彻底与男子紧紧关联了起来。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就像盛明兰说的:真的没用吗?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人们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想得如此通透,古代大多数女子没有人生的自主权,婚姻是就是她们人生的转折点。

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初家之前或许只是没有自由,终再是不受宠的女儿,吃穿用度总也是不会缺少的。

而有关婚嫁自己说了自是不能算数,需得是媒妁之言才能得到世人认可。

到了夫家就再由不得自己。封建社会中,一般稍有作为的男子都不会只有一个老婆。由皇帝牵头,“一夫多妻”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正常婚嫁行为。一般的世家贵族一个正妻多个妾室是在正常不过,对部分男人来说,女人只是负有传宗接代的使命。若是哪家功勋士族有个一夫一妻那就显得另类了。

即使如盛明兰般明朗也不能摆脱顾廷烨纳妾这个社会现象,因为她的小娘这样告诉她,她的祖母也如此叮嘱她,更不用说虎视眈眈的顾家一众女眷。

2

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女性,总有那么几个敢想敢做,敢于孤注一掷,将一生的幸福寄托在“海誓山盟”中的“性情之人”。

男性是“理性”的代表,而女性则代表着“感性”、信仰和“爱”。

《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正是这样一则故事。故事中的结局很完美,符合我国国民喜欢完美结局的心理。

崔莹莹和张生

可是事实上的张生和崔莺莺却没有那么完美的结局,“始乱终弃”一次便是来源于《西厢记》里的张生:“世乱之,终弃之”。

崔莺莺

张生的始乱终弃,终将崔莺莺抛弃奔赴长安。正式应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而女人的现实总是被一次次残忍的现实所打磨出来的,因为对她们来说,已经没有了未来。

用现在话说张生是个实在的混蛋,他腹有诗书,实实在在有文化的流氓;而崔莺莺是个性情女子,追求爱情义无反顾。即使是张生有错,当时的世人除了自己的父母怕是没人去指责张生的不是,反倒错怪是崔莺莺的不自重。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就像全世界的男人或者女子都是坏人一样,这是不现实的。不管什么时代,什么性别,有好人就会有坏人,只是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人们潜意识中,稍有行差踏错便会引来风言风语,甚至性命之忧。

2

我们人类曾经过很长时间的父系社会,由于生产关系和劳动力的转变逐渐演化成了父系社会。一直以来,女人的地位也随着王朝更迭而高高低低。唐朝开放,对女子的管束就没有那么严格,女子可以入朝为官,可以征战沙场,成就了众多女性。

妇好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武则天了。在她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这也让人看到了身为女性也拥有和男性一样甚至更为突出的能力,这已经让以男性为主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恐慌。

但是不管那个朝代也总有那么几个剑走偏锋、不同凡响的女子。 在夏商周时期,女子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有能力者可以入仕为官,妇好就是其中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她和王的其他六十位妻子不一样,她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帅将士驰骋沙场,所向披靡。

妇好

值得注意的是,她虽然和他人共夫,但她有双重身份,她是王的原配,同时也是商王的幕僚和将臣,有自己的封地和居所。这说明了什么?她有自己的自主权,她可以像其他男人一样为祖国尽忠,为自己的价值而大放异彩!尽管是在那个信奉神灵占卜的年代,她也终是没有让后人失望,成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军事家、政治家,死后她成为了商王的心病,她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活出了自己,也为后世众女子做了表率。

而不幸的是后世的女子即使有才,当时的社会制度也很少有那个王朝允许女子入仕为官,而只能将自己的才干淹没在深深的后宅之中。但即使如此,也有像李清照与赵明诚举案齐眉的夫妻姿态,也有郭靖和黄蓉这样的射雕侠侣,活出了多少当代女子甚至现代追求的“赌书泼茶”的婚姻状态?

李清照

赌的不只是书,还是一种”“尊重”,破的不只是茶,而是一种“和谐”。

而汉时卓文君更是有才的奇女子,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被一首《白头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被世人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可知这背后还有卓文君的“彪悍”事迹助威?她在司马相如还是一届白生之时与之相约私奔,当垆卖酒以谋生计,后司马相如移情别恋,她没有放弃,也没采取极端手段,而是以刚刚讲过的《白头吟》来挽回司马相如。

卓文君

司马相如

卓文君是史上有名的才女,具备过人的胆识和满腹的才华。美人在骨不在皮,她的成功更加在于她的灵魂的光芒大盛,终将会跨过肉体短暂的美好,成为如陈酒一般时间越久反而越是醇香。

3

而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部分更加特殊的群体,她们随深受封建制度的荼毒,却仍旧坚守着自己的情操。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一,也可以说是“秦淮八艳”之首,她才貌双全,文学书法上的造诣极高,对丈夫钱谦更是用情至深,更重要的是她的爱国情怀感动了古今中外。她在清军入关之际,全力支持钱谦抗清,甚至国破之际欲投水自尽。

柳如是

种种事迹终是表明,有些只是性别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歌女当中,也当是有几位是心系家国抱负,可怜女儿身沦落风尘,只能期期艾艾。

郭靖黄蓉

郭靖黄蓉

花木兰

当然,花木兰代父从军,郭靖黄蓉战死襄阳等的忠国烈女才女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封建社会制度给她们带来的影响也是抹不去,但历史会向前流动,而她们为历史为文学做出的贡献将永远滋润着中华大地。

《知否》里盛明兰曾说:不要总说都是命,你不压在命头上,命就压在你头上。

在古代,并不是女子不如男子,而是种种资源并没有得以一定意义上的共享。女子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是思想和眼界基础。所有的价值展现终将是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如此世界的绚烂因为平等地参与而更加生动。

现代的社会是个趋于平等的社会,对女性苛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男子一般,女性的任何正当述求都当得到尊重和重视。不同于连想法都被剥夺的多数古代女子,活下当下的现代女性更应珍惜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活成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