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头条丨澧县:一次无功而返的督查“日记”

红网时刻通讯员 万传文 毕冬梅 记者 王义正 常德报道

4月4日,清明节小长假第一天。

上午10点半左右,来常德市澧县大地岭陵园扫墓祭祖的人们陆续抵达。

澧南镇乔家河社区工作人员手握电动小喇叭来回穿梭,“人员不要扎堆,禁止燃放鞭炮,千万莫带火种进入墓区……”宣传提醒不时响起。

“疫情防控措施咋样?有没有公车私用的?”澧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谭艳华与同事王丛两双眼睛“搜索”着现场的异常情况。

在公墓区入口处,澧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刘松林、彭焰林等人佩戴执勤袖章,娴熟地测量体温,而后在一本厚厚的体温检测登记表上填写扫墓者姓名、体温及联系方式等情况。镇派出所及交警中队几名工作人员现场执勤,维护秩序。

在一家名为“汪妈”的鲜花店,虽然人员不是很多,但前来祭扫先辈的人们还是“保持”距离购买鲜花。“今年的疫情影响了一些生意,政府号召不扎堆,来墓区的人比往年少了许多。清明节前订购的6000支鲜花,还剩下一些,往年这个时候,肯定卖了上万只鲜花了。”73岁的店主汪守英面对谭艳华说。

“中央规定,党员干部不能搞封建迷信,今年购进的‘纸钱’没有卖出一沓。”帮助打理鲜花店的老伴李大爷感慨地说,党风带民风,现在老百姓祭祖也不兴焚香烧“钱”了。

一个多小时后,督查人员随即抽查几辆小车,通过大数据比对,没有发现公车私用等异常情况。

中午时分,谭艳华等来到位于滟州电站附近的桥头河鱼馆,这里离公墓区不足两公里,一些人祭祖后往往到此用餐。督查人员发现,几个包厢均有人就餐,但没有发现扎堆就餐现象,进出人员都戴着口罩。

“这几桌都是私人订餐,没有公款消费的。”见到督查组到来,餐馆老板边说边主动拿出订餐台账,显得一脸轻松。王丛仔细翻看当天开具的发票,存根显示的是“清一色”的个人信息。

“老家的风气好,在大地岭墓区祭拜时,没有公车‘霸道’,疫情管控也很到位。”一位从四川成都回来的老乡见到有人督查,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这次以暗访为主、明察为辅的“突袭”,重点聚焦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顶风违纪问题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虽然“无功而返”,但谭艳华和王丛却很是欣慰。

“今年清明节,适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在持续,开展明察暗访,一是督导防控措施,告诫值班值守人员丝毫不能有半点松懈,用‘严’和‘实’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二是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廉醒,切不可越雷池,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纠‘四风’、治陋习,持续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好。”澧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