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敏感、多情、绝望,陈纫香之死的必然性

文 | 拉菲小优

《鬓边不是海棠红》是作者水如天儿创作的一部耽美小说,书中主要描述了京剧名家商细蕊、陈纫香、宁九郎、姜荣寿,以及富商程凤台、军阀曹贵修等在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如何从为名为利的小我到为国为家的大我转变的故事。

改编后的电视剧,弱化了其中关于商细蕊与程凤台恋情的部分,而把振兴国粹京剧与家国天下的理想,如水墨一般铺陈出来,一个个有着自己性格和命运的人们从水墨画里跃然而出,上演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除了作为主角的商细蕊表现亮眼,商细蕊“闺蜜”的陈纫香(檀健次饰)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有影评人评价商细蕊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那么陈纫香就是林黛玉的替身俏晴雯。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阐述,陈纫香之死的必然性。



一、悲惨的身世,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作为京剧会长姜荣寿的亲外甥看似风光无限,但陈纫香的存在,不像是姜的嫡亲外甥,或者得宠的弟子,更像是一个傀儡,或者是一个赚钱工具。

剧中谈论到陈纫香,商细蕊的第一反应是,“那孙子又来借钱了”。

理论上来说,陈纫香作为名满天下的京剧名角,每时每刻都陀螺一般在全国各地演出,名声够响,粉丝众多。现在十八线网络主播都能赚的盆满钵满,陈纫香却经常向人借钱,纵然是有寡妇妈要养,这也是不合理的。


但如果了解了他舅舅姜荣寿的“尿性”就知道,纵然他少时成名,玩命工作,却被克扣得彻彻底底,甚至连一件自己喜欢的、像样的戏服,都只能在与商细蕊打擂台的时候才能订做新的。

13岁时就开始养活自己的“寡妇妈”,奉为师傅和救命恩人的舅舅一直以来的剥削利用,其艰难,其悲愤,其不得不居于人下的敏感,可想而知。

悲剧的果实不是一天才酿就的,需得一点一滴一分一毫地积累,才酿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二、才华横溢,可惜生不逢时

都说商细蕊是京剧天才,其实陈纫香也不遑多让。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如果不是天资聪颖,如果不是勤奋刻苦,如果不是听话懂事,恐怕根本没机会入了姜荣寿的法眼,成不了他赚钱工具,当然就更别提养活他妈了。

然而,任何时代、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不可能有两个第一。在京剧戏目对决的时候,即使陈纫香能够几天内学会姜家绝学“仙人步法”,也比不过商细蕊推陈出新、巧思妙想。

陈纫香是戏曲天才吗?毫无疑问,是的。但他的天分日益被压抑着、被利用着、被剥削着,少了几分商细蕊的洒脱与痴狂。所以,他输了,自然而然地输了,也心甘情愿地输了。

但输了之后呢?输了之后,他必须遵守约定停戏一年。

停戏一年对于他可能不算什么刚好当作辛劳多年放个小假,可是他舅舅姜荣寿和表哥姜登宝会饶了他吗?当然不会。平时就玩意儿一般任意驱使,如今输人又输阵,他怎么可能好的了?

正是他的才华横溢与身不由己,让两个同是在悲情里诞生的天才成为“闺蜜”,进而惺惺相惜。可王不见王,如果没有外力的拯救,要么两人争斗得头破血流,要么悲剧结尾,生死异处。

三、身不由己与渴望美好的撕裂,是压倒一个天才的最后一根稻草

支撑陈纫香向往美好生活的有两点:一是虽然被剥削,但凭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才气,事业上的成就倒一直不错;另外就是有相恋多年的女朋友。

然而,让他走向死亡的,也正是这两点。作为一个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无一不精的梨园大家,却遭遇了断腿之痛,再也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身形灵活地表演。此一心死。

女朋友是他悲惨身世里的最后一道光,他为之尽过最大的努力,付出所有的爱情,无时无刻地跟身边人说起她的美好,说和她以后幸福的日子。可是在那样一个等级制度分明又风雨飘摇的时代,又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大家闺秀和一个“下九流”的戏子结合?

女友家人的反对铺天盖地而来,陈纫香不是没有希冀过的,可是女友的放弃,终于推着他多情至情深情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此二心死。

陈纫香的生命无疑是撕裂的,一边是囿于现实的身不由己,一边是渴望美好的希冀,当这一切都被证明是一场幻梦,一个泡影,死亡就成了他必然的结局。

陈纫香是灵动的,戏台上一颦一笑一怒一嗔吸引着万千人为他倾倒,可是下了台,他不过是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

陈纫香是不幸的,少年时期就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吃过很多苦刚熬出头却被无尽地剥削,有了爱情,却遭遇背叛。

某期《奇葩说》里,

柏邦妮说,“一个心里有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

马东却说,”你错了,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点点甜就可以填满。”

对于陈纫香也如是,但凡有人真心对他,真心爱他,想必让他杀人放火,他也甘之如饴。可惜,他不像商细蕊有无限欣赏与支持他的程凤台,也不像是商细蕊手里握着自己的卖身契(命运),更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也没有人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拉出通往悲剧的沼泽。

一个将军最大的荣耀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于是陈纫香又是幸运的,最后一次登台演出了红楼梦中不愿意为人摆布,为爱情甘愿自刎赴死的尤三姐。

从此,陈纫香再不是那个没人疼爱、没人在乎、被剥削、被侮辱、被抛弃的孩子,他解脱了,与整个舞台永远在一起,也为整个京剧史留下浓墨淡彩又让人无比唏嘘的一笔。

世事总无常,满腔悲愤,一番辛苦,也终不过是一场春秋大梦。


本文基于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